人工濕地是什么
飽和基質、水生植被、動物、水體
人工濕地(constructed wetland)是人工設計與建造的,由飽和基質、水生植被、動物和水體組成的復合體。
人工濕地如何構建
預處理、水生植物池、集水排水
人工濕地的一般工藝流程包括預處理、水生植物池和集水排水3大部分,如:原污水→格柵→污水集水池→植物池A→植物池B→集水池→回用或排放水體,其中起主要凈化作用的是水生植物池。
根據污染物組分的不同和主要污染物的含量,來構建不同類型的人工濕地;選擇適宜的填充基質、水生植物、水力停留時間和水力負荷度等,來提高不同人工濕地凈化污染水的效果。
人工濕地有哪幾種
垂直流、潛流式、表面流
根據污水在濕地床中流動的方式,可將人工濕地分為3 種類型:垂直流人工濕地、潛流式人工濕地和表面流人工濕地。
垂直流人工濕地
主要用于處理氨氮含量高的污水,污水從濕地表面縱向流向填料床的底部;具有較強的去除有機物和氮的能力,且有很高的穩定性及抗沖擊負荷能力。
潛流式人工濕地
由一個或多個填料床組成,污水從一端水平流過填料床到另一端。處理過程中減少了臭氣的散發和臭味的產生,用于處理生活污水、工業廢水、醫療廢水等污水,但潛流式人工濕地容易發生堵塞現象。
表面流人工濕地
水力路徑以地表推流為主,在污處理過程中,主要是通過植物莖葉的攔截、土壤的吸附過濾和污染物的自然沉降來達到去除污染物的目的。表面流人工濕地的去污能力高于天然濕地處理系統,但與垂直流、潛流式人工濕地相比,其去污效果相對較差。
人工濕地基質有哪些
石塊、礫石、砂粒、細砂、砂土和土壤等
目前,用于人工濕地的基質主要有石塊、礫石、砂粒、細砂、砂土和土壤,還有第3代活性生物濾料。這些基質可以為微生物的生長提供穩定的依附表面。
第3代活性生物濾料,用于人工濕地,可提供微生物生長載體,便于濕地微生物繁殖,有效截留污染物。孔隙發達,可固定植物所需養分,提供植物生長所需基質,促進植物生長,為滲流提供了良好的水利條件,調節濕地系統,提高環境質量。
除此之外,第3代活性生物濾料還可以為水生植物提供支持載體和生長所需的營養物質,當這些營養物質通過污水流經人工濕地時,基質通過一些物理、化學途徑(如吸附、吸收、過濾、絡合反應和離子交換等)凈化污水中的氮、磷等營養物質及其他污染物。
人工濕地意義何在
人工濕地系統是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它形成了內部的良好循環并具有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是正在不斷得到研究應用和發展的污水處理實用新技術,具有投資低,出水水質好、抗沖擊力強、增加綠地面積、改善和美化生態環境、操作簡單、維護和運行費用低廉等優點,即:高效,經濟,美觀,生態。配合雨水收集系統和城市中水、污水處理系統和有針對性的植物配置,能夠達到水資源的循環利用,并對城市輕度污染的水體進行凈化,降低城市污水處理費用,產生綠色經濟效應,改善生態環境。
上一篇:地暖回填關鍵所在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淘金地立場。轉載此文章須經作者同意,并附上出處及文章鏈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