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性離子這類表面活性劑的分子結構中同時具有正、負電荷基團,在不同pH值介質中可表現出陽離子或陰離子表面活性劑的性質。表面活性劑由于具有潤濕或抗粘、乳化或破乳、起泡或消泡以及增溶、分散、洗滌、防腐、抗靜電等一系列物理化學作用及相應的實際應用,成為一類靈活多樣、用途普遍的精細化工產品。表面活性劑除了在日常生活中作為洗滌劑,其他應用幾乎可以覆蓋所有的精細化工領域。在堿性水溶液中呈陰離子表面活性劑的性質,具有很好的起泡、去污作用;在酸性溶液中則呈陽離子表面活性劑的性質,具有很強的殺菌能力。發泡劑的實質就是它的表面活性作用。疏油性發泡劑生產廠
偶氮二碳酸胺大多數主要工業用熱塑性塑料的加工溫度,其范圍如上所述。大部分聚烯烴類、聚氯乙烯類和苯乙烯類熱塑性塑料的加工溫度范圍在300-410°F。對于這類塑料,有一種發泡劑使用可靠,就是偶氮二碳酸胺,又稱偶氮雙甲酸胺,或簡稱AZO或AZ。在純凈狀態時,它是一種黃色/橙色粉末,大約在390°F開始分解,分解時產氣量為220cc/g,所產氣體主要為氮氣和CO,并帶有少量CO2,在某些條件下也含有氨。其固體分解產物是米色的,它不僅可作為表明完全分解的指示劑,而且對發泡的塑料的顏色也無不良影響。疏油性發泡劑生產廠狹義的發泡劑就是工業實際應用的發泡劑,一般人們常說的發泡劑就是指這類狹義發泡劑。
凡是溶于水能夠明顯降低水的表面能的物質稱為表面活性劑(surfaceactiveagent,SAA)或表面活性物質。傳統觀念上認為,表面活性劑是一類即使在很低濃度時也能明顯降低表(界)面張力的物質。隨著對表面活性劑研究的深入,一般認為只要在較低濃度下能明顯改變表(界)面性質或與此相關、由此派生的性質的物質,都可以劃歸表面活性劑范疇。表面活性劑有天然的,如磷脂、膽堿、蛋白質等,但更多的是人工合成的,如十八烷基硫酸鈉C18H37-SO3Na、硬脂酸鈉C17H35-COONa等。表面活性劑范圍十分普遍(陽離子、陰離子、非離子及兩性),為具體應用提供多種功能,包括發泡效果,表面改性,清潔,乳液,流變學,環境和健康保護。
表面活性劑通過在氣液兩相界面吸附降低水的表面張力,也可以通過吸附在液體界面間來降低油水界面張力。許多表面活性劑也能在本體溶液中聚集成為聚集體。囊泡和膠束都是此類聚集體。表面活性劑開始形成膠束的濃度叫做臨界膠束濃度或CMC。當膠束在水中形成,膠束的尾形成能夠包裹油滴的核,而它們的(離子/極性)頭能夠形成一個外殼,保持與水接觸。表面活性劑在油中聚集,聚集體指的是反膠束。在反膠束中,頭在核,尾保持與油的充分接觸。化學發泡劑應容易分散均勻,能同塑料混熔者較好。
所謂發泡劑就是使對象物質成孔的物質,它可分為化學發泡劑和物理發泡劑和表面活性劑三大類。化學發泡劑是那些經加熱分解后能釋放出二氧化碳和氮氣等氣體,并在聚合物組成中形成細孔的化合物;物理發泡劑就是泡沫細孔是通過某一種物質的物理形態的變化,即通過壓縮氣體的膨脹、液體的揮發或固體的溶解而形成的;發泡劑均具有較高的表面活性,能有效降低液體的表面張力,并在液膜表面雙電子層排列而包圍空氣,形成氣泡,再由單個氣泡組成泡沫。常用的物理發泡劑有低沸點的烷烴和氟碳化合物。疏油性發泡劑生產廠
物理發泡劑主要是通過發泡劑物理狀態的變化來形成塑料中的泡孔的。疏油性發泡劑生產廠
化學發泡劑又有無機發泡劑和有機發泡劑之分。有機發泡劑主要有以下幾類:1.偶氮化合物;2.磺酰肼類化合物;3.亞硝基化合物。無機發泡劑主要有以下類別:碳酸鹽:一種無機發泡劑,使用較多的主要是碳酸鈣、碳酸鎂、碳酸氫鈉。其中碳酸氫鈉是白色粉末,比重2.16。分解溫度約為100-140℃,并放出部分CO2,到270℃時失去全部CO2。溶于水而不溶于醇。水玻璃:即硅酸鈉,與玻璃粉料混合并加熱到850℃左右時,與玻璃反應并放出大量氣體,同時能加強材料抗壓和抗拉強度,主要作為制備泡沫玻璃的發泡劑使用。碳化硅:當前泡沫玻璃工業生產中所使用的主要發泡劑,800-900℃燒結時放出大量氣體。碳黑:也是一種非常好用的發泡劑,加熱放出CO2,發泡效果好。疏油性發泡劑生產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