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機選擇要點鎖模壓力:以成品投影面積每平方公分乘0.47至0.78噸(或每平方寸乘3至5噸)。機臺大小:成品重量約為注塑機容量的40至60%為比較好,如機臺以聚苯乙烯來表示其容量(盎斯)時,需減少10%,1盎斯=28.3公克。螺桿:螺桿長度很少應有15個直徑長,其L/D為20:1比較好。壓縮比宜為1.5:1至30:1。螺桿前端之止流閥應采用滑動環式,其樹脂可流動間隙很少應有3.2MM。噴嘴:前列開口很少應有4.5MM(直徑),若成品重量為5.5KG以上,則噴嘴直徑應有9.5MM以上。另外,前列開口需比澆口直徑少0.5至1MM,且段道愈短愈好,約為5MM。聚碳酸酯可分為防靜電PC,導電PC,加纖防火PC,抗紫外線耐候PC,食品級PC,抗化學性PC。沙伯基礎
PC是分子鏈中含有碳酸酯基的一類高分子聚合物總稱,根據酯基的種類不同,可分為脂肪族PC、脂環族PC、芳香族PC等。PC主要用于薄膜/片材、汽車、電子/電氣、器具/家庭用品等領域,應用前景廣大。PC生產工藝主要有光氣界面法和熔融酯交換法兩類。其中,熔融酯交換法根據碳酸二苯酯(DPC)的來源分為傳統酯交換法和非光氣酯交換法。光氣界面縮聚法工藝路線成熟、生產成本較低、產品質量穩定、易加工、分子量高,能滿足各種性能要求的用途,是目前工業上生產PC應用十分為廣大的工藝。但該工藝生產中使用劇毒光氣,對環境有較大影響,目前處于限制發展狀態。開發不用光氣來生產PC的新工藝成為近年來的研究熱點,綠色環保生產工藝是未來PC工藝發展方向。臺化出光IR2200 CB設計盡可能粗而短,彎曲位少的流道,用圓形截面分流道及流道研磨拋光等為使降低熔料的流動阻力。
中國PC產能迅速擴張。2019年PC產能同比大幅增長33.4%,產量同比增長27.2%。中國PC供需結構失衡,尤其是高性能產品,每年仍需大量進口,而低端產品將存在供應過剩風險。截至2019年底,中國PC生產企業11家,主要分布在上海、山東和浙江等省市。隨著國內需求量的穩步增加,各地新建或擴建裝置將陸續投產,新增產能不再局限于華東、華北地區,華中、華南地區均有投建計劃。2019年中國PC進口量繼續增加,增長幅度12.8%,出口量則同比減少1.2%。中國PC進口以一般貿易和進料加工貿易為主,2019年中國PC進口一般貿易量占總進口量的62.9%;進料加工貿易占總進口量的26.4%。按進口來源地統計,2019年中國進口PC主要來自中國臺灣、韓國及泰國等地,約占總進口量的51.7%。
發展歷史聚碳酸酯從俄羅斯人實驗室1859年發明到1958年GE和拜耳實現工業化生產花了整整100年。1859年,俄國化學家布特列羅夫(Butlerov)首先合成出聚碳酸酯,其后,Einhorn曾再次試制出這種聚合物。1881年,Birnbaun和Luria發表了聚碳酸酯類縮合物的研究論文。在布特列羅夫發現聚碳酸酯將近100年后,德國拜耳公司(BayerA.G.)和美國GE公司(GeneralElectricCompany)開始開發聚碳酸酯。這兩家公司幾乎同時開發,同時建廠。德國拜耳公司在其所屬工廠的實驗室在1953年試制成功,美國GE塑料公司(GEPlasticCompany)科學家Daniel申請了聚碳酸酯 ,緊接著,GE公司也申請了專利。要增加熔體的流動性,不是用增大注射壓力而應采用提高注射溫度的辦法來達到;
中國聚碳酸酯產量和消費量增長迅速,但對外依存率居高不下。近年來,國家出臺了多個政策鼓勵建設聚碳酸酯項目,科研單位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聚碳酸酯生產工藝方面取得突破,國內企業開始上馬、擴建聚碳酸酯項目。中國擬在建聚碳酸酯項目合計超過200萬噸,而在近兩年內將有超過100萬噸的產能集中釋放,預計以后中國聚碳酸酯進口占消費量比例將逐年下降。但另一方面也可能出現產能過剩的情況,故聚碳酸酯生產企業需要提早做好應對,注重于聚碳酸酯高附加值產品及新興領域應用開發。此外由于我國新開發的技術仍待檢驗和優化,新增裝置產品仍將以中低端料為主,未來我國仍需要進口一定量的高性能聚碳酸酯產品才能滿足國內需求。溫度過低,粘度大,供料不足,會導致制件表面收縮、起皺紋、無光澤、銀絲紊亂;pc
樹脂在成型加工之前需進行充分的干燥處理,使其含水量控制在0.02%以下;沙伯基礎
PC塑料的工藝特點如下:①屬無定型塑料,Tg為149~150℃;Tf為215~225℃;成型溫度為250~310℃;相對平均分子質量為2~4萬。②熱穩定性較好,并隨相對分子質量的增大而提高。③流變特性接近牛頓液體,表觀粘度受溫度的影響較大,受剪切速率的影響較小,隨相對平均分子質量的增大而增大。無明顯的熔點,熔體粘度較高。PC分子鏈中有苯環,所以,分子鏈的剛性大。④PC的抗蠕變性好,尺寸穩定性好;但內應力不易消除。⑤PC高溫下遇水易降解,成型時要求水分含量在0.02%以下。⑥制品易開裂沙伯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