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高溫季節想要養殖的水產品健康快速生長,飼料的投喂是關鍵。好的投喂是指飼料不能發霉,飼料的營養要,盡量選擇全價顆粒飼料,對于不同生長階段要科學選擇飼料并科學配比。適量投喂是每次投放的飼料要規定好數量,多次少量,雷雨天氣避免投喂飼料。平時要加強巡視,巡視過程中觀察水的顏色和魚進食情況,并及時清理殘餌,及時清理雜草。日常巡視時要細心,掌握天氣變化,盡量不打擾魚的正常生活。日常管理做到四勤:一是勤換水,新鮮的水可以增加魚的活力;二是勤開氧氣機,中午可以開增氧機1~2小時;三是勤去除池塘里的有害物質;四是在巡視時發現有浮頭的情況,要及時采取增加氧氣的補救措施。水產養殖要求每天增加巡塘次數,注意日常管理,密切養殖品種的變化。河南智能水產養殖有哪些
20世紀70年代以來世界水產養殖產量增長迅速,在水產業中的比重也正在日益提高。中國淡水養殖歷史可追溯到公元前11世紀。公元前5世紀已有《養魚經》問世。淡水養殖主要有兩種類型:一是池塘精養鯉科魚類,以投餌、施肥取得高產,并將各種不同食性的魚類進行混養,以充分發揮水體生產力。另一類型是在湖泊、水庫、河溝、水稻田等大、中型水域中放養苗種,主要依靠天然餌料獲得水產品。1986年全國淡水養殖面積約4600萬畝(約占可養面積的61%),其中池塘占35%,集中在長江中下游和珠江三角洲;湖泊占17%,主要在長江中、下游和東北、內蒙古地區;水庫占37%,分布全國;河溝占9%,主要在江蘇、浙江水網地區。淡水養殖總產量多年來一直居世界,以22%左右的速度遞增,1986年產量為295萬噸,占全國水產總產量的36%。其中池塘占74%,水庫占8%,其余為湖泊、河溝和水稻田的產量。黑龍江工業化水產養殖人工繁殖技術和網箱培育方法的采用,為養殖提供了大量苗種。
水產養殖需要病害防治。持續高溫將造成水生動物體質變弱和水質變差,極易誘發魚病。魚病防治應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定期消毒,一旦發生病害,力求準確診斷,及時準確用藥。用藥時間一般為晴天上午9:00為宜,避免中午高溫用藥,用藥后應開啟增氧機攪水,打破熱成層,以免水體局部藥物濃度過高。及時捕撈。每年的高溫季節,都是水產品供應的淡季,各類水產品價格相對較高,各養殖戶要根據自身養殖情況,搶抓機遇,適時捕撈上市。起捕前必須停食,并做好各項準備工作,選擇清晨下網,運輸過程中可適當加冰降溫,抓緊時間,減少死亡。
水產養殖用藥在使用藥物時,首先要考慮的一個變量,那就是溫度,在15度以下時,此時按藥品的標準劑量使用。水深的計算則是按水肥和水廋再來細分。水肥的可按2米計算,水廋,可按1.8米計算。當水溫在15度以上時,此時的用量可按標出的使用水體的60-70%使用。水深計算,則可根據水體里的肥廋在2米到3米之間調整。也許這樣一講,好多人就搞不清楚了。這里再回過來講下,為什么要這樣去計算的根本原因。那就是當稀釋過后的藥液當潑到水表面那一剎那,顯然表層水的濃度是大的,根據藥的特性,會出現分子擴散,有些藥物的密度大一些點,往下滲透的會深一點,但大多數藥物和滲透深度在2米至3米之間。所以只有在這個藥物的安全濃度是有效劑量的3倍,那就可以按有效劑量施藥,且也可以按3米去計算水深。水產養殖其中池塘占74%,水庫占 8%,其余為湖泊、河溝和水稻田的產量。
隨著學科發展,專業實驗課程逐漸增加,原水產養殖實驗室逐漸向課程實驗室分解,先后成立了魚類生物學、水生生物學、水生動物營養與代謝、水產動物病害診斷與防治、魚類遺傳與繁育、漁業環境與生態等6個課程實驗室。課程實驗室的成立有力地促進了課程教學的改變,提高了課程教學質量。2003年學校改變實驗教學管理,將水產類各課程實驗室和實習漁場進行整合,成立水產類實驗教學中心。中心實行校、院兩級管理模式,統一組織實驗教學,領導和實施實驗教學改變。海水養殖占全國海水產品總產量的53.35%,占世界海水養殖總量的80%。上海工業化水產養殖設施
海水產品在居民膳食結構中的比重也明顯增加。河南智能水產養殖有哪些
世界水產養殖以亞洲一些國家為發達,主要有中國、日本、印度和東南亞諸國。20世紀80年代初全世界魚、貝、蝦、蟹類等水產品養殖的總產量約為600萬噸,其中66%為淡水養殖產量,余為海水養殖產量。亞洲各國產量(中國占其中的半數)占養殖總產量的85%,蘇聯占6%,美洲和歐洲各占2%左右。東南亞地區以泰國、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的水產養殖為發達。主要養殖當地的熱帶和亞熱帶魚類,如爪哇須鲃、胡子鯰、線鱧、藍子魚、長絲鱸、攀鱸和遮目魚等,以及對蝦、羅氏沼蝦和貝類等。河南智能水產養殖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