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良好的苗種,是水產養殖取得可觀效益的前提。之前提到了近段時間是苗種放養的集中時期,對如何放養“合理的密度”我們已經進行了建議,想再從頭說說水花放養前的準備工作及放養時的操作及注意事項。大家放養水花,一般采用兩種方式,一是小池集中培養后分塘養殖;二是直接放入養殖的大池進行培育。這兩種方式放養,都有利有弊,但直接的影響因素便是放養前的池塘準備工作。在春節前賣完魚的池塘,一般都是干塘很久的,主要是那些在開春后才賣完魚的池塘,一定要排干池水,徹底曝曬池底7~10天或者更長,保證池底淤泥龜裂(有大裂口);去除雜物,資金充足的要去除過多淤泥;巡查池塘堤埂是否有坍塌、漏水口,及時修補。干旱期要經常去除池塘內的漂浮物,將未腐爛的雜質撈掉,以免引起水質惡化。北京海水水產養殖技術
從事水產養殖需要辦水產養殖證,具體辦理手續流程如下:養殖戶到地方水產站提出申請(須提交以下材料);身份證復印件(養殖戶或企業法人)。提交所在村委會養殖證明。租賃合同或承包合同。申請表信息填好后,報請所在鄉(鎮)、街道審核、蓋章;水產部門工作人員依法審核;實地繪制池塘圖紙(填寫審核表、養殖證正本);報請漁業主管部門審核(臨翔區農業局);報請地方審核、發證;區水產站通知辦證人員領證。宜興市超眾漁業機械有限公司。山西水產養殖生產廠家水產養殖在水產業中的比重也正在日益提高。
水產養殖加強水質調控和疫病防控,確保水產品質量安全。要求每天增加巡塘次數,注意日常管理,密切養殖品種的變化。干旱期要經常去除池塘內的漂浮物,將未腐爛的雜質撈掉,以免引起水質惡化。加強病害監測,加大疫病防治,指導漁民科學用藥,發現問題,及時應對。及時修復養殖設施,做好苗種準備工作。對已干枯的池塘,及時去除淤泥、消毒塘體,修補塘埂和溝渠,做好旱情緩解后恢復生產準備工作。做好苗種儲備供應和信息調度,組織干旱程度較輕的地區加大水產苗種生產力度,及時發布水產苗種供需信息,為恢復生產做好準備。
水產養殖是人為控制下繁殖、培育和收獲水生動植物的生產活動。一般包括在人工飼養管理下從苗種養成水產品的全過程。廣義上也可包括水產資源增殖。水產養殖有粗養、精養和高密度精養等方式。粗養是在中、小型天然水域中投放苗種,完全靠天然餌料養成水產品,如湖泊水庫養魚和淺海養貝等。精養是在較小水體中用投餌、施肥方法養成水產品,如池塘養魚、網箱養魚和圍欄養殖等。高密度精養采用流水、控溫、增氧和投喂好的餌料等方法,在小水體中進行高密度養殖,從而獲得高產,如流水高密度養魚、蝦等。水產養殖養殖種類的迅速傳播和交流,可促使養殖品種單一的地區提高產量。
飼料投喂:常規魚投喂要提高飼料質量,日授喂量為在池魚體重的5%-6%;蝦飼料中動物性飼料要求占60%,日投喂量是在池蝦體重的7%-8%;河蟹增加葷性飼料比例,河蟹飼料動物性飼料占65%,日投喂量是螃蟹總重量的10%。從10月份初開始,隨著水溫下降加快,投喂量要逐漸下降,日投喂量分別下降至魚、蝦、蟹總體重的3%、4%、4%-5%。另初秋、中秋是河蟹攝食水草、螺螄的高峰期,應密切注意,既要保證河蟹的吃食利用,又要有較高的存塘量,不足的池塘要采取措施,補足水草和螺螄。甲魚池塘養殖,進入秋季甲魚養殖應以水質調節為主,水質好了,甲魚的攝食量才能提高。世界水產養殖以亞洲一些國家為發達。江蘇室內水產養殖批發
飼料投喂量控制在2小時內吃完為宜,防止殘餌水質。北京海水水產養殖技術
水產養殖越冬準備:未達上市規格或不能出售的苗種、成魚及親魚,宜在秋季的前期即水溫15℃~12℃期間按照常規程序并塘,或分品種、分規格專塘養殖過冬,兇猛性、肉食性魚類如甲魚、鱖魚、革胡子鯰等,不要大小混雜養殖過多。越冬池要清塘消毒,池塘要深灌水,一般水深為2~3米。抗旱技術:及時掌握旱情,早安排,早部署。密切注意氣象部門的旱情預報,提前作好應急預案,準備抗旱物資,安排部署水產養殖抗旱救災工作。增強水產品質量安全意識,從水域環境監控、產地環境、投入品、生產過2程、市場準入等環節加大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力度。建立《水產養殖生產記錄》、《水產養殖用藥記錄》和《水產品銷售記錄》,加強水產投入品監管和水產品檢疫,嚴禁使用違禁藥物,確保水產品質量安全。北京海水水產養殖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