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水產養殖的專業學習,畢業生可獲得以下幾個方面的知識和能力:具備扎實的數學、物理、化學等基本理論知識;;掌握現代的生物科學和環境科學的基本理論知識;掌握水產經濟動、植物的增養殖技術、營養與飼料和病害防治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主要養殖魚類、甲殼類、藻類的人工育苗、育種和成體的集約化養殖等生產環節的技術關鍵;具備內陸水域、淺海、灘涂的漁業資源和環境調查與規劃的基本方法,了解現代化的養殖工程、海洋漁業資源和水產品加工利用的基本知識。日本的水產養殖采用封閉循環溫流水高密度養殖系統,在湖泊和近海以網箱和圍攔大面積精養魚類。安徽工廠化水產養殖廠家
水產養殖越冬準備:未達上市規格或不能出售的苗種、成魚及親魚,宜在秋季的前期即水溫15℃~12℃期間按照常規程序并塘,或分品種、分規格專塘養殖過冬,兇猛性、肉食性魚類如甲魚、鱖魚、革胡子鯰等,不要大小混雜養殖過多。越冬池要清塘消毒,池塘要深灌水,一般水深為2~3米。抗旱技術:及時掌握旱情,早安排,早部署。密切注意氣象部門的旱情預報,提前作好應急預案,準備抗旱物資,安排部署水產養殖抗旱救災工作。增強水產品質量安全意識,從水域環境監控、產地環境、投入品、生產過2程、市場準入等環節加大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力度。建立《水產養殖生產記錄》、《水產養殖用藥記錄》和《水產品銷售記錄》,加強水產投入品監管和水產品檢疫,嚴禁使用違禁藥物,確保水產品質量安全。遼寧工業化水產養殖設施水產養殖要考慮飼養技術上的可能性。
水產養殖的池塘底部充分暴曬后,選擇池塘底泥溶于礦泉水中,測溶液pH后根據情況選擇生石灰或漂白粉進行消毒(pH高,選擇酸性消毒劑如二氧化氯;pH低,選擇堿性消毒劑如生石灰)。池塘消毒后7-10天后,排干塘水,重新注水(時間充足的還可以再次曬塘后再注水)。清塘后,注水時在進水口用60目及以上的篩絹網過濾,防止雜物、野雜魚和大型水生動物進入水體,放入50cm左右的水;如果培育水花的池塘是土塘,則傍晚在塘中下幾個小規格的地籠網,用于捕撈池中的黃鱔、泥鰍、小龍蝦等,減少因其打洞引起的漏水、垮堤等問題。
秋季水產養殖特提出以下技術和管理措施:水質調控:隨著養殖動物的生長,池塘中相對密度增大,水體殘餌、排泄物、水草老葉腐爛,會消耗大量氧氣,又會產生硫化氫等有毒氣體,氨氮累積增多,PH值下降,極易造成浮頭泛池。因此一要及時換水,少量多次,要吸取中上層水,以增加浮游生物種類,防止和減少蘭綠藻的滋生形成"藍淀水";二要施用芽孢桿菌、光合細菌、硝化細菌、EM菌液等微生物制劑調控水質,以降低亞硝酸鹽、氨氮、硫化氫、PH值過高等因素對水體造成的危害。秋季河蟹池塘應逐步加大換水量,少量多次,邊進邊排,防止水位過高造成水草浮起死亡,并每隔10天左右,潑灑一次生石灰,增加池水鈣質,用量5公斤/畝。米,保持池水PH值7.8~8.5,透明度30厘米~40厘米,利于蟹殼增厚增硬,促使健康生長。水產養殖是人為控制下繁殖、培育和收獲水生動植物的生產活動。
建議養殖戶先用水質凈化劑以較快的速度降低水體的氨氮與亞硝酸氮,兩天后補充調水生物制劑(如光合菌、硝化細菌等),壯大水體的有益微生物群,使養殖水體變好并保持較長時間的穩定。保證飼料質量,符合甲魚對蛋白與脂肪方面的需求,可在飼料中加入20%以下的鮮魚或好的冰鮮魚魚漿投喂,可增強甲魚攝食強度,提高其生長速度與肥滿度。由于甲魚食量增加,投喂時添加預防腸炎藥物,如穿心蓮、大蒜等,連用幾天,效果較好。病害防治:"白露頭,魚死不斷頭"。從池塘養魚的歷史經驗和實踐來看,立秋之后魚病將進入又一個流行高峰季節。因此,掌握秋季魚類發病規律,采取"無病先防,有病早治"的積極措施,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防治效果。印度的水產養殖發展快,1980年養殖產量達40萬噸,居世界第4位。甘肅好水產養殖
水產養殖一般包括在人工飼養管理下從苗種養成水產品的全過程。安徽工廠化水產養殖廠家
在下苗前,一定要進行試水操作。以前我們通常采用的是直接將50~100尾活魚苗、夏花或魚種放入設置于池內的網箱中,經12~24小時觀察魚的狀態,從而檢查池水藥物毒性是否消失。現在我們一般在培水后放苗前的2天或3天時間中,將池塘水進行溶氧、氨氮、亞硝酸鹽、pH、硫化氫和氯離子等水質指標檢測(可以送去技術服務藥店或自己購買快檢試劑盒自行操作),根據測試結果判斷是否可以放苗。另外就是放苗前不管水質好壞,都施用潑灑應激靈加120,并在下苗前一刻,潑入VC可以提高成活率。安徽工廠化水產養殖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