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產養殖巡塘管理:每天堅持早晨巡視魚塘,觀察塘內水質,魚兒活動和攝食情況。如果日出前鰱、鳙魚群集于水,人走進塘邊即潛入水中,這樣的"浮頭"屬正常現象,不需要搶救。如果草魚"浮頭",體色變黃不集群,不怕人,須立即搶救。同時要及時打撈死魚,去除草渣雜物,盡量保持魚塘清潔。水產養殖水質管理:及時注換水或調節水質。如河(湖)水源水質較好,可定期(10至15天)注換1次,每次20厘米左右;如水源水質較差,可以選擇晴好天氣,每15至20天使用一次復合微生物制劑,也可用生石灰(每畝12至15公斤)化水后全池潑灑。注意用完微生物制劑后,不要馬上使用消毒殺菌劑。英國與荷蘭還開始養殖鲆、鰈。廣東水產養殖設施
臭氧可對水中存在的危害水牛生物健康的病原菌起到迅速有效的殺滅作用Kofich等比較了臭氧、CIO,、CI,、氯氮等對微笑隱孢子蟲卵的殺滅作用.結果表明lrng/kg的臭氧作用5min可滅活90%的蟲囊.而同濃度的CIO,經作用lh,CI,和氯氮均在濃度為80mg/kg且作用90rain后才達到了同樣的作用效果。由于臭氧在水中易分解為0,,所以不但可起到殺菌消毒的作用,而且可使水體增氧,直到一舉兩得的作用。臭氧在凈化水質的過程中,不會改變水中的原有成分.能保持水中所含的對水生動物有益的礦物質一。上海健康水產養殖項目水產養殖需要具備的環境:增加水體溶氧。
我們現在一般采取的計算下塘數量的方法是:以產量倒推放苗量。如草魚苗種放養,計劃畝產1000斤,市場需求規格在10尾/斤,往年成活率在5成,畝放苗量為1000×10/0.5=20000尾。采取這種方法來計算,大多是沒有問題的。但是我們要注意的是,這個算法里面的成活率是很受影響的一個變量,不能常規的將默認的某個成活率固定為某種魚的成活率。放養密度和成活率是相互影響的。一般來講,成活率取決于水源、水質、地理環境、池塘結構、魚苗品種、魚種的來源、魚種質量、魚種的規格、機械設備、飼料的來源、自身的養殖水平、管理能力等因素,成活率高,那么放養密度就要相應的降低,否則就要增加。
20世紀70年代以來世界水產養殖產量增長迅速,在水產業中的比重也正在日益提高。中國淡水養殖歷史可追溯到公元前11世紀。公元前5世紀已有《養魚經》問世。淡水養殖主要有兩種類型:一是池塘精養鯉科魚類,以投餌、施肥取得高產,并將各種不同食性的魚類進行混養,以充分發揮水體生產力。另一類型是在湖泊、水庫、河溝、水稻田等大、中型水域中放養苗種,主要依靠天然餌料獲得水產品。1986年全國淡水養殖面積約4600萬畝(約占可養面積的61%),其中池塘占35%,集中在長江中下游和珠江三角洲;湖泊占17%,主要在長江中、下游和東北、內蒙古地區;水庫占37%,分布全國;河溝占9%,主要在江蘇、浙江水網地區。淡水養殖總產量多年來一直居世界,以22%左右的速度遞增,1986年產量為295萬噸,占全國水產總產量的36%。其中池塘占74%,水庫占8%,其余為湖泊、河溝和水稻田的產量。春季水產養殖:抓好春放工作。
水產養殖是人為控制下繁殖、培育和收獲水生動植物的生產活動。一般包括在人工飼養管理下從苗種養成水產品的全過程。廣義上也可包括水產資源增殖。水產養殖有粗養、精養和高密度精養等方式。粗養是在中、小型天然水域中投放苗種,完全靠天然餌料養成水產品,如湖泊水庫養魚和淺海養貝等。精養是在較小水體中用投餌、施肥方法養成水產品,如池塘養魚、網箱養魚和圍欄養殖等。高密度精養采用流水、控溫、增氧和投喂好的餌料等方法,在小水體中進行高密度養殖,從而獲得高產,如流水高密度養魚、蝦等。非鯽和對蝦等已成為世界性的優良養殖品種,對提高產量作用很大。上海海水水產養殖設施
水產養殖要考慮飼養技術上的可能性。廣東水產養殖設施
隨著學科發展,專業實驗課程逐漸增加,原水產養殖實驗室逐漸向課程實驗室分解,先后成立了魚類生物學、水生生物學、水生動物營養與代謝、水產動物病害診斷與防治、魚類遺傳與繁育、漁業環境與生態等6個課程實驗室。課程實驗室的成立有力地促進了課程教學的改變,提高了課程教學質量。2003年學校改變實驗教學管理,將水產類各課程實驗室和實習漁場進行整合,成立水產類實驗教學中心。中心實行校、院兩級管理模式,統一組織實驗教學,領導和實施實驗教學改變。廣東水產養殖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