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產養殖要做好產銷對接,保障市場供應,減少漁民損失。充分發揮專業合作社的銷售優勢,開展多種形式的產銷對接活動,組織水產批發市場、超市等上門采購,實現水產品均衡上市。做好水產品市場信息監測和收集分析工作,及時發布水產品市場供需和價格信息,引導漁民及時將達到上市規格的商品魚捕撈出售,減少災害損失。針對災區大量死魚進行無害化處理,防止病原傳播及污染養殖水體,預防處理不當對公共環境衛生造成的危害。及時清撈死魚,集中做深埋處理,選擇遠離水源、河流、養殖區和居住區的地點挖深埋坑,先在坑底鋪墊2厘米厚生石灰,然后將死魚置于坑中,后撒一層生石灰,再用土覆蓋。發生死魚的水體排放時必須進行消毒處理,達標后排放。20世紀70年代以來世界水產養殖產量增長迅速。吉林海水水產養殖規模
培育良好的苗種,是水產養殖取得可觀效益的前提。之前提到了近段時間是苗種放養的集中時期,對如何放養“合理的密度”我們已經進行了建議,想再從頭說說水花放養前的準備工作及放養時的操作及注意事項。大家放養水花,一般采用兩種方式,一是小池集中培養后分塘養殖;二是直接放入養殖的大池進行培育。這兩種方式放養,都有利有弊,但直接的影響因素便是放養前的池塘準備工作。在春節前賣完魚的池塘,一般都是干塘很久的,主要是那些在開春后才賣完魚的池塘,一定要排干池水,徹底曝曬池底7~10天或者更長,保證池底淤泥龜裂(有大裂口);去除雜物,資金充足的要去除過多淤泥;巡查池塘堤埂是否有坍塌、漏水口,及時修補。山東農業水產養殖設備人工繁殖技術和網箱培育方法的采用,為養殖提供了大量苗種。
中國淡水養殖對象除傳統的鯉科魚類外,還增加了非鯽、虹鱒、銀鮭、白鯽、羅氏沼蝦、中華絨螯蟹、淡水珍珠貝等。人工繁殖技術和網箱培育方法的采用,為養殖提供了大量苗種。中國的海水養殖也有較久的歷史,宋代已有人工培育珍珠、插竹養牡蠣和藻類養殖的記載。1986年已進行海水養殖的淺海、灘涂面積為488萬畝(占可供養殖面積2000萬畝的24%),產量為85.8萬噸,占全國水產總產量的10%。其中海帶占23.7%,紫菜占1.6%,貽貝占24.5%,牡蠣占6.4%,蟶和蚶占17.5%。此外還養殖鯔、鯪、鱸、遮目魚、對蝦、海水珍珠、鮑、扇貝、海參等。
水產養殖過程中需要堅持巡塘。夏季氣候多變,應堅持日常巡查工作,同時必須將每天的養殖生產、吃食情況、病害防治等做好臺賬記錄,以便總結經驗教訓。此外,在巡塘的過程中,應減少午后戶外活動時間,做好防暑降溫工作,注意人身安全。要注意預測發展趨勢,防止市場起伏大、價格波動大,養殖少時賺錢多,養殖多了就可能會虧本。因此,在養殖某種特種水產品時,要認真分析市場的需求和容量,預測發展的趨勢和可行性,好事先了解如下統計數字:一般居民的日常消費量和節日消費量;附近飯店和賓館需求量;附近大中城市的銷售量;外貿出口的銷售量和可能發展的銷售量。應以銷定產,切忌盲目上馬、一哄而上。美洲養魚主要供游釣用,其次為生產性養魚。
外河網圍養蟹的應撈投水草遮蔭,減少強光直射,降低水溫,如出現缺氧現象可采取用掛機船螺旋槳推水增氧,增加水體流動。水產養殖科學投喂:要根據不同養殖對象的營養需求,投喂營養的飼料,切忌投喂霉變質劣的飼料。飼料投喂量控制在2小時內吃完為宜,防止殘餌水質。在河蟹養殖中投喂的魚飼料一是要保證新鮮,以防出現內臟病害和污染水質。水產養殖病防工作:采用二氧化氯、二溴海因、漂白粉或生石灰等藥物進行水體的定期消毒工作,防治病害的發生。在飼料中可間隔一段時間添加適量的Vc、免疫多糖或內服藥物,以增強養殖對象的抗病力。發現病害,應及時診斷、切莫病急亂投醫。在用藥時一定要遵照水產技術人員的指導,選用好的、高效、低毒的藥物,并減少用藥量,做到合理施用,謹防用藥過量造成藥害事故。水產養殖要加強病害監測,加大疫病防治,指導漁民科學用藥,發現問題,及時應對。吉林好水產養殖設施
粗養是在中、小型天然水域中投放苗種,完全靠天然餌料養成水產品,如湖泊水庫養魚和淺海養貝等。吉林海水水產養殖規模
2013年中國近海海水養殖1551萬噸,是世界主要漁業生產國中,海水養殖產量超過海洋捕撈的國家。其中,海水養殖占全國海水產品總產量的53.35%,占世界海水養殖總量的80%。數據顯示,當前國家耕地資源日益緊缺,糧食安臨嚴重威脅,大力開發海洋生物資源,提供更多更好的海洋水產品,有利于改善食品結構,保證國家食品安全。海水產品在居民膳食結構中的比重也明顯增加。近海捕撈漁業高速增長下的隱患。各類污染物通過食物鏈富集到海洋生物體內,難降解,高毒性物質在海產品體內的積累會對食用者的健康造成嚴重損害。同時,部分養殖者盲目追求經濟效益,大量投餌,濫用藥物,也造成了嚴重的食品安全隱患。吉林海水水產養殖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