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溫度系數熱敏電阻的工作原理:正溫度系數熱敏電阻以鈦酸鋇(BaTiO3)為基本材料,再摻入適量的稀土元素,利用陶瓷工藝高溫燒結而成。純鈦酸鋇是一種絕緣材料,但摻人適量的稀土元素如(La)和鈮(Nb)等以后,變成了半導體材料,被稱半導體化鈦酸鋇。它是一種多晶體材料,晶粒之間存在著晶粒界面,對于導電電子而言,晶粒間界面相當于一個位壘。當溫度低時,由于半導體化鈦酸鋇內電場的作用,導電電子可以很容易越過位壘,所以電阻值較小;當溫度升高到居里點溫度(即臨界溫度,此元件的“溫度控制點”一般為鈦酸鋇的居里點,為120℃)時,內電場受到破壞,不能幫助導電電子越過位全,所以表現為電阻值的急劇增加。因為這種元件具有未達居里點前電阻隨溫度變化非常緩慢,具有恒溫、調溫和自動控溫的功能,只發熱,不發紅,無明火,不易燃燒,可應用于交、直流電壓(3~440V)場合,使用壽命長,非常適用于電動機等電器裝置的過熱檢測。熱敏電阻的電阻值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這種變化稱為老化現象。常州MF72熱敏電阻訂做廠家
熱敏電阻的較佳使用范圍:根據控制器的偏置電流,每個熱敏電阻都有一個較佳的有效范圍,這意味著可以準確記錄溫度變化很小的溫度范圍。較好選擇一個設定點溫度在該范圍中間的熱敏電阻。熱敏電阻的靈敏度取決于溫度。例如,熱敏電阻在較冷的溫度下可能比在較溫暖的溫度下更敏感,就像Wavelength的TCS10K510kΩ熱敏電阻一樣。使用TCS10K5時,靈敏度在0°C和1°C之間為每攝氏度162mV,在25°C和26°C之間為43mV/°C,在49°C和50°之間為14mV°CC。傳感器反饋到溫度控制器的電壓限制由制造商規定。理想情況是選擇熱敏電阻和偏置電流組合,以產生溫度控制器允許范圍內的電壓。寧波電磁爐熱敏電阻哪家劃算熱敏電阻的溫度系數的大小與其材料的化學成分和晶體結構有關。
熱敏電阻的分類是在室溫下測得的電阻量,即25°C。根據制造商的要求,需要保持溫度的裝置具有一定的技術規格以便較佳使用。必須在選擇傳感器之前識別這些。因此,了解以下內容非常重要:設備的較高和較低溫度是多少?在測量環境溫度50°C以內的單點溫度時,熱敏電阻是理想選擇。如果溫度過高或過低,熱敏電阻將無法工作。雖然有例外,但大多數熱敏電阻在-55°C至+114°C的范圍內工作效果較佳。由于熱敏電阻是非線性的,意味著溫度與電阻值在曲線圖上繪制為曲線而不是直線,因此無法正確記錄非常高或極低的溫度。例如,非常高的溫度下的非常小的變化將記錄可忽略的電阻變化,這不會轉化為精確的電壓變化。
NTC熱敏電阻是什么?NTC意思是負溫度系數。一般指負溫度系數大的半導體材料或元件。所謂NTC熱敏電阻就是負溫度系數。它由錳、鈷、鎳和銅等金屬制成。氧化物為主要研究材料,采用傳統陶瓷生產工藝設計制造而成的。NTC熱敏電阻根據結構和形狀的分類-圓片(片)、圓筒(柱)、圓環(墊片)和其他熱敏電阻;根據對溫度變化的敏感度分類——高敏感度型(突變型)、低敏感度型型(緩變型)熱敏電阻器;根據受熱處理方式進行分類——直熱式熱敏電阻器、旁熱式熱敏電阻器;根據溫變(溫度環境變化)特性以及分類——正溫度影響系數(PTC)、負正溫度相關系數(NTC)熱敏電阻器。熱敏電阻在環境溫度相同時,動作時間隨著電流的增加而急劇縮短。
熱敏電阻和其他溫度傳感器的區別:除熱敏電阻外,還使用了幾種其他類型的溫度傳感器。較常見的是電阻溫度檢測器(RTD)和集成電路(IC),哪種傳感器較適合特定用途是基于許多因素。下表簡要比較了每種方法的優缺點。溫度范圍:可以使用傳感器類型的大致溫度范圍。在給定的溫度范圍內,一些傳感器比其他傳感器工作得更好。相對成本:相對成本,因為這些傳感器相互比較。例如,熱敏電阻相對于RTD而言便宜,部分原因是RTD選擇的材料是鉑。熱敏電阻靈敏度較高,其電阻溫度系數要比金屬大10~100倍以上,能檢測出10-6℃的溫度變化。常州MF72熱敏電阻訂做廠家
熱敏電阻的電氣參數特性可以隨著溫度變化而變化。常州MF72熱敏電阻訂做廠家
熱敏電阻的工作原理:當電路正常工作時,熱敏電阻溫度與室溫相近、電阻很小,串聯在電路中不會阻礙電流通過;而當電路因故障而出現過電流時,熱敏電阻由于發熱功率增加導致溫度上升,當溫度超過開關溫度時,電阻瞬間會劇增,回路中的電流迅速減小到安全值。為熱敏電阻對交流電路保護過程中電流的變化示意。熱敏電阻動作后,電路中電流有了大幅度的降低,為熱敏電阻的動作時間。由于高分子PTC熱敏電阻的可設計性好,可通過改變自身的開關溫度來調節其對溫度的敏感程度,因而可同時起到過溫保護和過流保護兩種作用熱敏電阻由于動作溫度很低,因而適用于鋰離子電池和鎳氫電池的過流及過溫保護。常州MF72熱敏電阻訂做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