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各鋼廠利用增碳劑來進行鋼水增碳,常用的增碳劑有瀝青焦增碳劑、錳碳合金球增碳劑、碳粉包芯線增碳劑等等。然而,上述增碳劑都存在一定問題:瀝青焦增碳劑理化指標為碳大于等于98,粒度在5到15mm之間,其在鋼水出鋼時一起加入到鋼包內,依靠鋼水的高溫溶解,實現鋼水增碳,這種增碳劑的主要缺點為其比重小,*0.6g/cm3,而鋼水比重達到7.8g/cm3,因此在增碳劑加入到鋼水后很快上浮到鋼水表面,進入渣中而燒損。錳碳合金球增碳劑雖然通過將錳鐵粉與石墨粉混合壓制成球,提高了整體密度,但錳鐵粉與石墨粉本身存在比重差,在生產過程中易出現偏析,導致增碳不穩定。而碳粉包芯線增碳劑是將碳粉包裹于鋼帶之內,雖然成分均勻,寫能夠實現精確增碳,但受包芯線米重較輕的原因限制,在鋼水需要大增碳量之時需要較長時間,無法滿足生產需求。那么增碳劑顧名思義就是來增加鐵液中的碳含量。甘肅無煙煤增碳劑行情
增碳劑作用及影響效率的因素 :增碳劑在煉鋼過程中起著決定性作用,冶煉廠對此很是熟悉。煉鋼中,由于配料或加料操作不當,會導致脫碳過多,有時鋼的含碳量達不到要求。此時,鋼水中需要加碳,常用的增碳劑是煅煤增碳劑,具有低灰、低硫、低磷高吸收率等特點。在煉鋼過程中具有改進鋼材強度和延展性的功效,煉鋼用增碳劑通常能合理改進鋼水里的碳元素成分后邊具有調整鋼材強度的目的。顆粒小的話熔劑的就會很快,但是耗損也很大。增碳劑大小的選擇和爐臺的直徑及容量有很大關系。另外要求顆粒時均勻的,因為顆粒不均勻也是造成吸收效果差的原因之一。廣東煤質增碳劑行情增碳劑粒度太細容易燒損,太粗加入后浮在鋼液表面,不容易被鋼水吸收。
增碳劑的使用方法:①爐內投入法,在中頻電爐熔煉中使用增碳劑,可按配比或碳當量要求隨料加入電爐中下部位,回收率可達95%以上;如果碳量不足調整碳分時,先打凈爐中熔渣,再加增碳劑,通過鐵液升溫,電磁攪拌或人工攪拌使碳溶解吸收,回收率可在90%左右。②爐外增碳,選用石墨粉做增碳劑,吹入量為40kg/t,預期能使鐵液含碳量從2%增到3%。隨著鐵液碳含量逐漸升高,碳量利用率下降,增碳前鐵液溫度1600℃,增碳后平均為1299℃。噴石墨粉增碳,一般采用氮氣做載體。
鑄鐵常用的增碳劑是一種碳質材料,主要成分是碳。碳質材料主要有石墨和無定形碳。石墨為六方層片結晶,石墨晶體中的碳原子是層狀排列的,在同層原子之間是以共價鍵結合,其結合力較強;而層與層之間則是以極性鍵結合,其結合力較弱。因此,石墨極易分層剝離,強度極低。由于石墨晶體具有這樣的結構特點,因此在鐵液中長大時就容易長成片狀結構。無定形碳也是六方層片狀結晶,與石墨不同之處在于六角形配列不完整,層間距離略大。依據增碳劑中碳的晶體結構,增碳劑可分為非晶態和晶體態。根據碳在增碳劑中的存在形態,分為石墨增碳劑和非石墨增碳劑。石墨增碳劑主要有石墨電極、石墨電極邊角料及碎屑、天然石墨壓粒、微晶石墨等;此外,碳化硅(SiC)具有和石墨相似的六方結構,也被列為石墨增碳劑的一種特殊形態。非石墨增碳劑主要有瀝青焦、鍛燒石油焦、焦炭壓料、鍛燒無煙煤等。增碳劑適于在感應爐中熔煉使用,但依據工藝要求具體使用也不盡相同。
(1)包內噴石墨粉選用石墨粉做增碳劑,吹入量為40kg/t,預期能使鐵液含碳量從2%增到3%。隨著鐵液碳含量逐漸升高,碳量利用率下降,增碳前鐵液溫度1600℃,增碳后平均為1299℃。噴石墨粉增碳,一般采用氮氣做載體,但在工業生產條件下,用壓縮空氣更方便,而且壓縮空氣中的氧燃燒產生CO,化學反應熱可補償部分溫降,而且CO的還原氣氛利于改善增碳效果。(2)出鐵時使用增碳劑可將100—300目的石墨粉增碳劑放到包內,或從出鐵槽隨流沖入,出完鐵液后充分攪拌,盡可能使碳溶解吸收,碳的回收率在50%左右。為了補足鋼鐵熔煉過程中燒損的碳含量而添加的含碳類物質稱之為增碳劑。河北煉鋼增碳劑標準
石油焦是目前廣泛應用的增碳劑。甘肅無煙煤增碳劑行情
增碳劑分類按照材質分,一般可以分為:石油焦增碳劑、瀝青焦增碳劑、煤質增碳劑、冶金焦增碳劑,天然石墨、人造石墨。其中石油焦增碳劑是目前應用**為***的增碳劑。石油焦按焦化生產工藝劃分為延遲焦、釜式焦、流化焦和平爐焦。按熱處理溫度劃分,分為生焦和煅后焦(煅燒焦)兩種,生焦是通過延遲焦化(500℃)制備的,含有大量的揮發分,機械強度低,煅后焦是生焦經煅燒(1350℃左右)而得。石油焦按焦炭含硫量高低劃分,可分為高硫焦、中硫焦和低硫焦3種。石油焦按石油外觀結構形態和性能劃分,可分為海綿狀焦、針狀焦和彈丸焦3種。增碳劑按使用用途分類:鋼廠用增碳劑、鑄造用增碳劑、化工用還原劑。甘肅無煙煤增碳劑行情
寧夏炭谷國際貿易有限公司致力于化工,是一家生產型的公司。公司業務涵蓋自焙炭塊,增碳劑等,價格合理,品質有保證。公司秉持誠信為本的經營理念,在化工深耕多年,以技術為先導,以自主產品為重點,發揮人才優勢,打造化工良好品牌。寧夏炭谷國際立足于全國市場,依托強大的研發實力,融合前沿的技術理念,飛快響應客戶的變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