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感知體系指的是,面向全場景、全連接、全智能時代,基于OpenHarmony打造城市全感知系統,建設智能聯動的感知終端、互聯互通的感知網絡、分層協同的感知平臺、統一匯聚的感知大腦、縱深防護的感知安全,以及持續運營的感知中心,能夠徹底解決傳統城市感知的底賬不清、煙囪林立、數據孤島、感知盲區等問題,實現城市動態精細感知、終端互聯互通、協議標準統一、業務分級協同、場景持續創新、數據持續運營,支撐城市治理精細感知、快速反應、科學決策。智慧城市感知腦,是未來通導遙一體化藍圖,其基礎都包括空天地集成化傳感網。精細化環境感知
依托“物聯網與智慧城市關鍵技術及示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城市多尺度綜合感知技術與體系”,國內多家單位強強聯合,開展基于空天地集成化傳感網的城市綜合感知相關技術研發、平臺集成與應用示范。其主要目標在于實現城市群至街區尺度的自然地表要素、人車物運動目標和街區復雜場景的在線感知,獲取海量時空數據,構建多尺度綜合感知服務系統,并提供主動按需即時服務。主要研究內容包括:①建立多尺度綜合感知指標、共性技術與標準體系,研究城市群地表要素空間無縫感知技術,構建城市群地表要素無縫感知系統和典型產品;②研究多尺度智能光場視頻成像與分析技術,建立十億像素光場視頻成像裝置和城市多尺度交通感知分析平臺;③研發精細場景時空感知設備與在線監測技術,構建街區突發事件立體感知網;④研制城市多尺度綜合感知服務系統,開展城市群至街區尺度暴雨內澇、區域交通和江河湖生態環境示范。環境感知政策環境感知安裝道路積水設備進行實時監控易澇區域的積水情況,及時預警;增加安全性,提高處理效率。
環境感知技術可以是智慧養護技術。智慧養護中心養護管理信息,通過數據積累、數據分析、數據優化,科學指導、智慧管理園林養護作業,遙控養護設備設施,實現養護作業的智能化、科學化、精細化,降低成本,節約資源,提升養護管理質量水平。 智慧養護中心構建包含:智慧噴灌系統、智慧施肥系統、病蟲害防治系統、古樹名木系統、智能機械系統、養護信息化系統、智庫系統、環衛保潔系統。分區域、植物種類、土壤類型結合游客體驗感觀進行科學噴灌,由軟件系統智能控制,通過數字化的智慧噴灌數據模型算法,根據植物實時需水情況實現自動澆水或停止澆水,達到智能化、精細化的科學灌溉,提升植物成活率,節能降耗。
城市感知體系的建設也不是“一蹴而就”的,當前部分城市的感知體系盡管已初具規模,但同樣仍面臨統籌規劃、標準規范、技術創新、安全防護、產業生態等方面的問題與挑戰。為此,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華為聯合政產學研用,也提出了五個方面的建議,希望能夠更好地推動智慧城市感知體系的建設,具體包括:加強頂層設計,推動統籌共建共用。未來城市感知體系的建設,應依托頂層設計集約部署,保障城市感知數據全生命周期治理,避免因規劃不統一造成的重復建設、資源浪費。標準化數據及接口,實現互聯互通。將不同設備實體抽象歸納成統一標準數字對象,形成“標準物模型”,統一設備描述語言,實現設備與平臺、設備與網關、設備與設備之間的互聯互通,推動多系統間的融合開放和有效集成已成為接下來城市感知體系建設的“當務之急”。環境感知平臺實時監測區域內病蟲害情況并做出預測,由軟件系統根據數據智能預警,通知監管單位有效作業。
正如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信息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范科峰所言:“基于OpenHarmony技術,打造城市專屬感知終端操作系統,構建城市感知體系,促進城市物聯的標準統一、開放創新和智慧互聯,能夠更好地實現城市精細化感知、精細化治理。”城市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載體,因此要與高質量發展要求“同頻共振”,就需要重新審視智慧城市建設的新模式,思考新發展方向,而加速構建城市感知體系,使能城市精細化感知、精細化治理,將能夠為數字變革和智慧城市建設打下更為關鍵的基礎。環境感知系統從前期利用云計算和分布式技術輔助大數據存儲和挖掘,實現數據模式分析。環境感知政策
環境感知平臺根據監測數據及時預警和告警,推送改良建議信息。精細化環境感知
智慧城市環境檢測系統從整體架構上可以從三個層次來進行劃分:(1)物聯網感知層:物聯網感知層主要通過各種M2M終端設備實現基礎信息的采集,然后通過無線傳感網絡將這些M2M的終端設備連接起來,使得其從外部看起來像是一個整體,這些M2M設備就像神經末梢一樣分布在交通的各個環節中,不斷的收集視頻、圖片、數據等各類信息。(2)物聯網網絡層:物聯網網絡層主要通過移動通信網絡將感知層 所采集的信息運輸到數據中心,并在數據中心得到加工處理形成有價值的信息,以便做出更好的控制和服務。(3)物聯網應用層:物聯網應用層是基于信息展開工作的,通過將信息以多樣化的方式展現到使用者面前,供決策、供服務、供業務開展。精細化環境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