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內實際案例的應用仍然脫離場地需求,更多的直接借鑒西方設計經驗。過去由于對城市口袋公園設計的認知不足,各個城市之間盲目效仿西方園林模式導致了口袋公園設計千篇一律,與周邊環境脫節,植被及座椅排布等形式單調,導致呈現出的效果缺乏特色。除此之外,這些公園大多受到現代化、人工化的痕跡影響,缺乏自身生態保護意識。研究的創新點在于運用記憶主題的賦予,設計元素的提取、整理與運用,見縫插綠地改善老鎮生活水平,保護老鎮固有風貌,喚醒歷史街區的場所記憶。口袋公園作為調節生活壓力、改善生活水平、親近人與自然的公共空間,很好地解決了多種特殊環境下的場地問題,希望探索出更多歷史街區中口袋公園的設計方法,更好解決歷史街區更新中生活水平待改善,歷史文化需要保留之間的矛盾增加歷史街區中公共空間的魅力。口袋公園是面向公眾開放,規模較小,形狀多樣,具有一定游憩功能的公園綠化活動場地。現代口袋公園要點
街區口袋公園適老化改造設計的原則:安全性原則。老年人的身體機能退化,致使老年人的反應和運動神經相對減弱,致使他們出門時通常缺乏安全感。因此,在滿足生活便利性的基礎上,確保環境安全是適老化改造設計的基本原則,也是適老化口袋公園的基礎和前提。包括出行安全、場地安全、設施安全、空間心理安全、公共設計安全和老年人感受安全等.應注重外部空間細節上的處理,以確保老年群體在外部空間活動中的安全,從而避免老年人受傷。比如采用防滑地面鋪裝材料,可降低老年人滑倒的風險,建造防跌倒的安全防護措施可以確保老年人在樓梯和坡道上的行為安全等,這些措施可以提高口袋公園的安全性,為老年人提供安全舒適的戶外空間。線性口袋公園定義普及應用鄉士適生植物,發揮口袋公園科普教育的自然課堂功能,讓人與自然充分交流。
歷史街區中口袋公園的理論研究現狀及問題:歷史街區并不是簡單的建筑物的總合,而是整體環境下空間氛圍所帶來的價值升華。諸多城市都存在著富有歷史文化內涵的街區,不同的國家擁有著不同的歷史背景與社會狀況,但歷史街區都屬于城市的文化遺產,各國的發展進程也很相似。二戰后,許多歷史街區等富有文化內涵的空間在城市重建的過程中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1960年以后城市規劃開始強調人本的重要性,與此同時,歷史街區的更新改造被人們更加關注,提升人居環境質量與文化保護之間的矛盾也尤為明顯。
街區口袋公園適老化改造設計的原則:導向性原則。衡量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取決于他們對弱勢群體的態度。發展必須考慮一些特殊群體,這就要求社會對這些群體給予更人性化的幫助。發展進步的重要性在于讓更多的人可以享受發展進步的成果。由于老年人更喜歡熟悉的環境,在新環境下容易造成內心的失落和孤獨。街區環境的改造設計,應積極鼓勵鄰里交往活動,注意合理增加活動空間,在滿足安全交流距離的基礎上合理安排桌椅和健身器材,促進老年人之間的交往。口袋公園的設計是多樣化的活動場所,不同的口袋公園根據其地理位置的不同設計不一樣的活動場所。
按照場所功能的不同,可以將口袋公園建設成交通型、居住型和工作型等類型。“口袋公園”的設計、經營與管理,與傳統公園有很大不同。由于各個社區的情況不一樣,留給設計師的設計空間也有較大差異。口袋公園是城市綠地系統的有機組成部分,可有效提高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和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口袋公園”的名字,首先意味著它的尺度通常較小。其次是不同于大型公園的四面開放,“口袋公園”就像衣服口袋一樣,只有一面或至多兩面能夠出入公園,具有親切的圍合感和尺度感是其特色。口袋公園由于其面積小、功能單一,服務人群針對性強是其主要的特點。現代口袋公園要點
從城市人群的生活角度來看,口袋公園是市民生活的“主角”,是城市開放空間中使用頻率比較高的部分。現代口袋公園要點
中國口袋公園的發展至今已經歷2個發展階段,即探索起步階段(1991~2009年)和快速發展階段(2010年至今)。1991年楊利銘譯巖下肇和藤本信義著《袖珍公園——一個“憩”與“用”的場所》,這是我國介紹和研究微型公園的開端。2007年張文英提出口袋公園一詞,通過對佩雷公園等實例設計和建設過程的分析,概述美國口袋公園理論與實踐的發展過程。2009年一些城市開始興建城市口袋公園,因此,該階段應為口袋公園理論研究及發展應用的起步探索階段。2010年以后,國內學者對口袋公園開始進行大量研究。部分學者研究表明,自然景觀的色彩、種類和數量在公園緩解精神壓力效果的評價中具有非常高的價值,相應的非自然景觀面積過大則與緩解效果呈負相關關系。現代口袋公園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