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纜認證測試的標準或規范有哪些?目前國際上用于現場安裝電纜的認證測試標準主要有TIA/EIA-568和ISO/IEC 11801。前者主要用于北美洲,后者主要用于歐洲,另外,還有一些網絡的標準對電纜也作出了一些規定。但對于現場安裝的電纜的認證測試主要是采用上述兩種電纜標準。UTP電纜價格比STP電纜價格便宜,安裝與維護簡單,而其抗干擾性不如STP電纜。測試標準(規范)包括的主要內容有:電纜鏈路的模型、測試方法、要求測試的參數(內容)以及測試限(參數的具體數值或方法)、對認證測試儀器的要求。但現場的情況往往更復雜,許多鏈路并沒有很大的余量來抵消不良跳線造成的影響。張家港誠信網絡布線中心
**郝建國:在過去的幾年中,網絡布線將進一步實現從5類到超5類及超5類到6類的轉換。這一過程的階段超5類取代5類,已進行完畢。6類就以更快速度取代上一代產品。 5類已經遠遠落后于發展速度。盡管某些用戶目前可能并不需要,但他們在進行新的安裝時會選擇超5類或者6類布線產品以備將來之需并確保今后的幾年里不必再重新布線。主持人:綜合布線不像修橋修路,線纜敷設的效果不是在表面上能看出來的。請楊黎明先生談談對于中小企業來說,布線質量的測試需要注意哪些問題。高新區口碑好網絡布線行業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就已經開始制定線纜標準以滿足高速數據傳輸特別是局域網(LANs)數據傳輸的新要求。
如果使用無適配器測試方案,那么在兩個水晶頭之間由于NEXT, RL,FEXT等干擾信號反復疊加造成的影響,該如何對待呢?這可不是一個簡單的設置參考就能解決的問題。跳線水晶頭和儀器接口之間的耦合與正式要測試的鏈路模塊之間的耦合,可以是完全不同的。這樣測試,如果不通過,該由誰來買單呢?聽上去又簡單又便宜的解決方案,在現實世界可就沒有看上去那么美了。使用性能完全不能確定的跳線,對測試現場的情況完全無法認證的測試方案,在現在中小企業對項目質量越來越關注的情況下,簡直猶如盲人瞎馬,夜臨深池,是非常危險的。
主持人:綜合布線是一種模塊化的、靈活性極高的建筑物內或建筑群之間的信息傳輸通道。通過它可使話音設備、數據設備、交換設備及各種控制設備與信息管理系統連接起來,同時也使這些設備與外部通信網絡相連。它還包括建筑物外部網絡或電信線路的連接點與應用系統設備之間的所有線纜及相關的連接部件。綜合布線由不同系列和規格的部件組成,其中包括:傳輸介質、相關連接硬件(如配線架、連接器、插座、插頭、適配器)以及電氣保護設備等。這些部件可用來構建各種子系統,它們都有各自的具體用途,不僅易于實施,而且能隨需求的變化而平穩升級。王大軍先生,您曾經在生產布線設備的企業里擔任過市場經理,想先請您談談國內中小企業綜合布線工程的現狀。如果沿電纜的阻抗不是一個常數,在發生阻抗變化的地方就會產生反射。
為了保證終信道的衰減性能,的辦法就是按照現場情況將鏈路長度做相應的減短。具體可以參考下表來計算根據現場溫度應如何調整鏈路長度。整條信道的長度假設在20oC時長為90米水平鏈路加10米用戶跳線。如果由于工程現場必須要長于80米的鏈路,就需要和業主協調好,說明衰減與長度、溫度的關系,取得業主的諒解,接受這些衰減未通過測試的信息點。但是由于衰減不合格的鏈路在傳輸數據時很不穩定,因此應盡量說服業主,或者將這些鏈路作為低速數據傳輸或電話的應用。超五類雙絞線是一些電纜生產廠商近推出的用于局域網的雙絞線。吳江區發展網絡布線行業
很多人只知道STP電纜比UTP電纜好,其實STP電纜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傳輸的信號向外輻射干擾其它設備。張家港誠信網絡布線中心
什么是阻抗異常(Impedance Anomaly)阻抗是電纜的一種電氣指標,在電纜中應該是一個常數。如果沿電纜的阻抗不是一個常數,在發生阻抗變化的地方就會產生反射。Fluke公司的DS100和DS2000使用15%的反射缺省值來報告阻抗異常,即如果反射信號超過15%就報告阻抗異常。DSP100/2000可以繪出特性阻抗的曲線。理想的曲線應該是一條直線。如果阻抗出現異常,曲線中會出現峰或谷。峰表示阻抗增大,谷表示阻抗變小。只有電纜為超五類而鏈路達不到超五類是沒有實際意義的。張家港誠信網絡布線中心
蘇州品冠通訊技術有限公司是一家通訊技術、網絡技術、計算機軟硬件技術領域內的技術開發、技術轉讓、技術咨詢、技術服務;銷售:計算機軟硬件及輔助設備,電子產品,通訊設備;弱電工程、網絡綜合布線工程的設計與施工;信息系統集成服務,網站設計,美術設計制作,電腦圖文設計、制作;代理移動聯通電信業務、手機銷售。(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準后方可開展經營活動)的公司,是一家集研發、設計、生產和銷售為一體的專業化公司。蘇州品冠通訊技術擁有一支經驗豐富、技術創新的專業研發團隊,以高度的專注和執著為客戶提供通訊技術,網絡技術。蘇州品冠通訊技術致力于把技術上的創新展現成對用戶產品上的貼心,為用戶帶來良好體驗。蘇州品冠通訊技術始終關注傳媒、廣電市場,以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實現與客戶的成長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