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絕大多數離子通道的一級結構得到了闡明但根本的還是要搞清楚各種離子通道的三維結構,在這方面,美國的二位科學家彼得阿格雷和羅德里克麥金農做出了一些開創性的工作,他們到用X光繞射方法得到了K離子通道的三維結構,二位因此獲得2003年諾貝系化學獎。有關離子通道結構不是本PPT的重點,可參考楊寶峰的<離子通道藥理學>和Hill的<lonicChannelsOfExcitableMembranes》。對離子通道功能的研究,主要采用記錄離子通道電流來間接反映離子通道功能,目前有如下兩種技術:電壓鉗技術(VoltageClamp),膜片鉗(patchclamp)技術。神經遞質的釋放、腺體的分泌、肌肉的運動、學習和記憶。日本膜片鉗廠家
1976年德國馬普生物物理化學研究所Neher和Sakmann在青蛙肌細胞上用雙電極鉗制膜電位的同時,記錄到ACh啟動的單通道離子電流,從而產生了膜片鉗技術。1980年Sigworth等在記錄電極內施加5-50cmH2O的負壓吸引,得到10-100GΩ的高阻封接(Giga-seal),明顯降低了記錄時的噪聲實現了單根電極既鉗制膜片電位又記錄單通道電流的突破。1981年Hamill和Neher等對該技術進行了改進,引進了膜片游離技術和全細胞記錄技術,從而使該技術更趨完善,具有1pA的電流靈敏度、1μm的空間分辨率和10μs的時間分辨率。1983年10月,《Single-ChannelRecording》一書問世,奠定了膜片鉗技術的里程碑。Sakmann和Neher也因其杰出的工作和突出貢獻,榮獲1991年諾貝爾醫學和生理學獎。滔博生物TOP-Bright專注基于多種離子通道靶點的化合物體外篩選,服務于全球藥企的膜片鉗公司,快速獲得實驗結果,專業團隊,7*48小時隨時人工在線咨詢.進口細胞膜片鉗報價全自動膜片鉗技術的出現標志著膜片鉗技術已經發展到了一個嶄新階段。
高阻封接問題的解決不僅改善了電流記錄性能,還隨之出現了研究通道電流的多種膜片鉗方式。根據不同的研究目的,可制成不同的膜片構型。(1)細胞吸附膜片(cell-attachedpatch)將兩次拉制后經加熱拋光的微管電極置于清潔的細胞膜表面上,形成高阻封接,在細胞膜表面隔離出一小片膜,既而通過微管電極對膜片進行電壓鉗制,分辨測量膜電流,稱為細胞貼附膜片。由于不破壞細胞的完整性,這種方式又稱為細胞膜上的膜片記錄。此時跨膜電位由玻管固定電位和細胞電位決定。因此,為測定膜片兩側的電位,需測定細胞膜電位并從該電位減去玻管電位。從膜片的通道活動看,這種形式的膜片是極穩定的,因細胞骨架及有關代謝過程是完整的,所受的干擾小。滔博生物TOP-Bright專注基于多種離子通道靶點的化合物體外篩選,服務于全球藥企的膜片鉗公司,快速獲得實驗結果,專業團隊,7*50小時隨時人工在線咨詢.
電壓鉗技術,是20世紀初由Cole發明,Hodgkin和Huxley完善,其設計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證明動作電位的產生機制,即動作電位的峰電位是由于膜對鈉的通透性發生了一過性的增大過程。但當時沒有直接測定膜通透性的方法,于是就用膜對某種離子的電導來**該種離子的通透性,膜電導測定的依據是電學中的歐姆定律,如膜的Na電導GNa與電化學驅動力(Em-ENa)和膜電流INa的關系GNa=INa/(Em-ENa).因此可通過測量膜電流,再利用歐姆定律來計算膜電導,但是,利用膜電流來計算膜電導時,記錄膜電流期間的膜電位必須保持不變,否則膜電流的變化就不能**膜電導的變化。這一條件是利用電壓鉗技術實現的。下張幻燈中的右邊兩張圖是Hodgkin和Huxley在半個世紀以前利用電壓鉗記錄的搶烏賊的動作電位和動作電位過程中的膜電流的變化圖,他們的實驗***證明參與動作電位的離子流由Na,k,漏(Cl)三種成分組成。并對這些離子流進行了定量分析。這一技術對闡明動作電位的本質和離子通道的的研究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離子通道是一種特殊的膜蛋白,它橫跨整個膜結構,是細胞內部與部外聯系的橋梁和細胞內外物質交換的孔道。
早在膜片鉗誕生之前,20世紀50~60年代,Hodgkin與Hexley便發現并使用了電壓鉗技術,他們通過雙電極電壓鉗在烏賊軸突上發現了動作電位的離子機制,并因此獲得了諾貝爾生理醫學獎。這也為后來膜片鉗的誕生奠定了基礎。于1976年,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生物物理化學研究所的Neher和Sakmann第1次于青蛙的肌細胞上,用玻璃電極吸下了一小片細胞膜,記錄導了皮安級的單通道離子電流,從而產生了膜片鉗技術。1980年,耶魯大學醫學院Sigworth等人在記錄電極內增加了負壓吸引,實現了10-100GΩ的高阻抗封接,使得單電極可以同時實現鉗制電位和記錄單通道電流。1991年,Neher與Sakmann因為對膜片鉗技術的突出貢獻獲得了諾貝爾生理醫學獎。膜片鉗技術,在人類對生理學的探究中,無異于一條道路,通往了名為細胞電生理的國度。膜片鉗技術也許某一天會被更便捷或更精確的技術取代,但其至今仍然是離子通道相關研究中使用蕞廣的技術。膜片鉗的膜電容檢測與碳纖電極電化學檢測聯合運用的技術。芬蘭雙電極膜片鉗解決方案
全細胞膜片鉗記錄是應用較早,也是普遍的鉗位技術。日本膜片鉗廠家
ePatch的一些設計亮點還包括:可以在軟件中用數據記錄實驗,不用帶專門的實驗筆記本,也不用擔心這個筆記本上記錄的內容找不到對應的數據,系統會一一對應。電壓電流刺激模式的編輯就更蠢了。很多模塊可以直接拖拽,并配有樣圖,讓你對自己編輯的程序一目了然。實時全電池參數估計,包括強大的密封電阻、膜電容、膜電阻等重要參數在線分析功能,包括電壓鉗模式下的I/Vgraph、eventdetection、FFT,電流鉗模式下的APthresholddetection、APfrequency、APslope等數據可以多種格式保存。如果你是程序員,可以支持使用Matlab進行數據分析。如果沒有這樣的經歷,就沒有問題。數據可以保存為Clampfit,以便直接分析。日本膜片鉗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