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漁業機械儀器研究所主任劉興國介紹,在循環水養殖中,大部分水在內部循環使用,通過過濾和凈化設備去除廢物和有害物質,同時定期補充少量新鮮水,以補償因蒸發、滲漏和定期排放部分舊水而損失的水量,確保水質參數穩定。“在設計得當的情況下,循環水養殖每天只需更換1%的水。”劉興國說,這種岸上工廠的養殖方式不僅易于管理和控制,而且運輸便捷,實現高效、環保、經濟和可持續的水產養殖。現代化漁業產業園是海南省漁業“往岸上走”的標志性工程,目前已經投產石斑魚循環水養殖項目、對蝦種苗繁育項目、藍海觀賞魚繁育項目等17個項目。園區2022年實現營業收入3.27億元,2023年為5.46億元,今年前八個月園區營業收入已達7.62億元,持續保持強勁增長態勢。工廠化養殖過程中,病害防治至關重要,關系到養殖業的健康發展。江西專業工廠化水產養殖規劃
我國工廠化循環水養殖起步于20世紀80年代中期。1986年前后,國內企業從德國、丹麥等國家引進一批循環水養殖系統,主要從事淡水羅非魚、鰻魚的工廠化養殖。然而,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投入高,其經濟性受到了嚴重質疑,加上技術上的不成熟,工廠化循環水養殖的發展一度進入了低谷。1990年初,國內開始進行工廠化循環水養殖相關的科學與技術研究,從早期摸索,到工藝、技術、裝備的逐步研發與配套集成,較終實現產業化運行,這個過程花費了30年。上海高密度工廠化水產養殖系統工廠化養殖要關注養殖環境的生物安全,防止疫病傳播。
水處理區,根據養殖品種確定水體指標和生存需求,是否需要添加礦物質等成分調配水體,如果是淡水調配海水,也在這個環節。調配好后,進行常規方式初步的消毒、殺菌、曝氣。然后通過砂濾器、微米過濾器、活性炭過濾器等物理過濾,去除水中顆粒物質、懸浮物、微生物及吸附化學物質。 再經過蛋白分離器,產生大量特定大小、組合的微氣泡,處理水中有機物、懸浮物、蛋白質等有害物質。較后經過防火墻,內含臭氧發生器,殺滅水中的各種細菌、病毒、蟲卵及藻類細胞等。
工廠化水產養殖問題及改進措施,水資源問題,目前國內大部分水產養殖企業采用的都是流水養殖,不僅需要消耗大量的地下水資源,而且養殖廢水中大多含有氨氮、亞硝酸鹽、有機污染物、有機磷以及一些飼料、藥品殘留物等污染物質。由于養殖廢水大部分未經過處理就排放到溝渠里,不僅導致水資源的過度消耗,同時也造成了水資源大面積的污染。因此,養殖水處理特別是養殖尾水處理問題成為了目前工廠化循環水養殖需解決的關鍵問題。近些年來生物絮凝技術、物理過濾技術、微生物技術等已應用于水處理技術上,將養殖水體中的氨氮轉化成低毒的硝酸氮,甚至大幅度降低亞硝酸鹽和氨氮的含量,盡量減少對養殖魚體的影響,使養殖水體可進行循環利用。因此需要進一步開展循環水處理設備及技術研究,實現水產養殖廢水資源化再利用,徹底達到全封閉工廠化水產養殖“零排放”。案例顯示,工廠化養殖在石斑魚、鱸魚等名貴魚類的養殖上取得了明顯成果。
技術規范:為了規范石斑魚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技術,相關團體標準如《石斑魚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技術規范》正在編制中。這些規范有助于促進石斑魚養殖產業的健康發展。石斑魚的工廠化健康養殖方法包括養殖用水的處理(如臭氧和紫外線消毒殺菌)、魚苗選擇(選擇健康無病的魚苗)等步驟,以確保養殖環境的衛生和魚類的健康。隨著養殖及繁育技術的逐步突破,生長更快、抗病力更強的雜交新品種如杉虎斑等陸續推出,使得石斑魚養殖業得到飛速發展。創新融資模式,降低工廠化養殖的門檻。專業工廠化水產養殖魚池
工廠化養殖有助于提高漁業抗風險能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江西專業工廠化水產養殖規劃
“工廠化養殖改變這種弱勢,讓活蝦可以像工業品一樣穩定生產供應。”楊濤表示,通過數字化賦能、自動化投入,工廠化養殖的對蝦更可控,通過全封閉管理,養殖過程更為綠色環保,設立綠色環保養蝦標準,把對蝦做成標準化品牌,滿足安全食品市場需求。自動排污、自動投餌、自動沙缸、水質實時監測……當前,我國的養蝦業已邁向智能化、設備化和智慧化,但資金需求量巨大是工廠化循環水養殖行業的一大痛點。“建立一個完整的設備和一個循環水系統,至少需要數百萬元的資金投入。”楊濤表示,循環水養殖資金需求量大,但養殖設備更新速度卻相對較慢,通常具有10年的設備更新期。江西專業工廠化水產養殖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