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菜共生耕作體系模式:1、閉鎖循環模式:養殖池排放的水經由硝化床微生物處理后,以循環的方式進入蔬菜栽培系統,經由蔬菜根系的生物吸收過濾后,又把處理后的廢水返回至養殖池,水在養殖池、硝化床、種植槽三者之間形成一個閉路循環。2、開環模式:養殖池與種植槽(或床)之間不形成閉路循環,由養殖池排放蔬菜種植系統而不形成返還回流,每次只對養的廢水作為一次性灌溉用水直接供應殖池補充新水。在水源充足的地方可以采用該模式。隨著消費者日益關注健康食品,小型商家亦可考慮進入這一領域尋找商機。河南陽臺魚菜共生系統模式
根據種植部份的技術差異又分為以下幾種共生方式:1、直接漂浮法:用泡沫板等浮體,直接把蔬菜苗固定在漂浮的定植板上進行水培;這種方式雖然簡單,但利用率不高,而且一些雜食性的魚會有吃食根系的問題存在,需對根系進行圍篩網保護,較為繁瑣,而且可栽培的面積小,效率不高,魚的密度也不宜過大。2、養殖水體與種植系統分離,兩者之間通過礫石硝化濾床設計連接,養殖排放的廢水先經由硝化濾床或(槽)的過濾,硝化床上通常可以栽培一些生物量較大的瓜果植物,以加快有機濾物的分解硝化。經由硝化床過濾而相對清潔的水再循環入水培蔬菜或霧培蔬菜生產系統作為營養液,用水循環或噴霧的方式供給蔬菜根系吸收,經由蔬菜吸收后又再次返回養殖池,以形成閉路循環。這種模式可用于大規模生產,效率高,系統穩定。云南魚菜共生魚菜共生還能夠吸引自然捕食者,有助于控制害蟲數量。
魚缸應始終易于取用。養殖者通常在魚缸頂部安裝生長床以節省空間,但這會使觀察魚缸內部的狀況,換水和捕撈魚變得困難。確保魚缸和生長通道的布局合理,便于定期觀察魚并與魚互動。關于魚菜共生的一個普遍誤解是它是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盡管它具有高度可持續性,但大多數商業魚菜共生系統都需要補充營養才能成功。鼓勵種植者在其水源中補充螯合的鐵,碳酸鈣或碳酸鉀和一些微量營養素,以控制pH值。此外,魚會產生大量的氨,當氨含量過高時,氨會致命。
魚菜共生系統具有普遍的應用場景,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家庭園藝:在自家的陽臺、庭院或地下室搭建小型的魚菜共生系統,不僅可以為家庭提供新鮮的蔬菜和魚,還能成為一種有趣的園藝活動,增加生活樂趣。2.城市農業:在城市中的屋頂、空地或社區花園中建立魚菜共生設施,有助于解決城市居民對新鮮、本地生產的農產品的需求,同時減少食物運輸過程中的碳排放。3.溫室種植:與溫室結合,創造更穩定的生長環境,延長種植季節,提高產量。利用數據統計分析優化配置,從而實現較優生產效率與收益回報。
國內運行的魚菜共生主要模式,隨著人們對生態環境的日益關注,低碳環保的生產方式越來越受到重用;近些年來,人們的健康意識和觀念發生變化,食品質量與食品安全越來越受到重視,綠色生態的食品也越來越受到現代人們的青睞,魚菜共生作為一種可持續、零排放、低碳的生產模式,其生產的綠色健康產品能夠滿足現代發展的需要,未來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目前,國內運行的魚菜共生模式主要有:以出售水產品以及蔬菜為主的“生產型”模式,以及旅游獲客為主的“觀光型”模式。針對特定市場需求,可選育高附加值品種,提高產品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河北新型魚菜共生系統模式
漁業與農業結合,不僅增加收入,還能保障家庭營養需求,實現雙贏局面。河南陽臺魚菜共生系統模式
在具體的實踐操作中,需注意的是魚及菜之間比例的動態調節,普通蔬菜與常規養殖密度情況下,一般一立方水體可年產50斤魚,同時供應10平方米的瓜果蔬菜的肥水需求。家庭式的魚菜共生體系,一般只需2-3立方水體配套20-30平方米的蔬菜栽培面積,就可基本滿足3-5人家庭蔬菜及魚產的消費需要,是一種極適合城市或農村庭院生產的農耕模式,也是未來都市農業發展的主體技術與趨勢。投放的密度,一般鯉魚為80-100尾/立方水體,羅非魚為200-300尾/立方水體。河南陽臺魚菜共生系統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