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速離心法分離外泌體的實驗原理:離心管內粒子的速度,由三種力(離心力、阿基米德浮力和斯托克斯粘性阻力)的平衡決定,如:其中geff為離心力(加速度),R為旋轉半徑,即粒子距旋轉軸的距離,ω為旋轉角頻率,d為粒子直徑,ρ為質量粒子的密度和ρsolv和η分別是介質的密度和粘度。在固定的離心條件(轉速和介質成分)下,粒子速度完全由粒子的形態和密度決定。密度高于介質密度的粒子沿離心力“向下”運動,而比介質輕的粒子沿與離心力相反的方向“上浮”。對于相似的密度,較大的粒子遷移得更快。因此,在生物學中,離心主要用于按大小(差速和速率區帶離心)或按密度(等密度離心)分離不同的物體。在這項研究中,我們專注于使用差速離心按大小進行顆粒分級。外泌體可通過細胞間物質轉移影響細胞的增殖、分化和生物學行為。合肥外泌體蛋白檢測
對于外泌體的標記和鑒定,獲得外泌體之后,如何對其進行鑒定又是一個困擾研究者的問題。國際細胞外囊泡學會(ISEV)在2014年提議,對于分離獲得的外泌體需要從三個層面進行鑒定:WB檢測外泌體標志蛋白表達情況:外泌體膜上富含參與外泌體運輸的跨膜蛋白家族(CD63/CD81/CD9)、熱休克蛋白家族(HSP60/HSP70/HSPA5/CCT2/HSP90)和一些細胞特異性蛋白。其中CD63/TSG101是較常用到的外泌體標志物。TEM鑒定外泌體形態:電鏡具有較高的分辨率,可以直接觀察到樣品中外泌體的形態。NTA檢測外泌體粒徑及濃度:TEM可以觀察外泌體的形態學特征,但無法體現樣本中所有外泌體的粒徑分布情況及整體濃度。NTA(NanoparticleTrackingAnalysis)技術可快速準確地分析外泌體的粒徑分布及濃度,為外泌體鑒定提供有力證據。合肥外泌體蛋白檢測超高速離心是常用的外泌體分離方法之一。
人體內多種細胞及體液均可分泌外泌體,包括內皮細胞、免疫細胞、血小板、平滑肌細胞等。當其由宿主細胞被分泌到受體細胞中時,外泌體可通過其攜帶的蛋白質、核酸、脂類等來調節受體細胞的生物學活性。外泌體介導的細胞間通訊主要通過以下三種方式:一是外泌體膜蛋白可以與靶細胞膜蛋白結合,進而靶細胞細胞內的信號通路。二是在細胞外基質中,外泌體膜蛋白可以被蛋白酶剪切,剪切的碎片可以作為配體與細胞膜上的受體結合,從而打開細胞內的信號通路。有報道稱一些外泌體膜上蛋白在其來源細胞膜上未能檢測出。三是外泌體膜可以與靶細胞膜直接融合,非選擇性的釋放其所含的蛋白質、mRNA以及microRNA。
外泌體分離方法之沉淀分離方法::基于聚合物的沉淀分離方法是利用超親水聚合物來增強小尺寸顆粒(如外泌體)的沉淀。聚乙二醇的常用濃度在8%到15%之間變化。使用這種方法,將含有外泌體的溶液與聚合物一起孵育過夜,并在約10,000×g下進一步離心。外泌體分離方法之FFF分離法:FFF目前是一種很少使用但前景不錯的一種外泌體分離方法。分離由橫流力驅動,并基于顆粒的分子量或流體動力學直徑。它包括高純度、高效率和短時間處理,但迄今為止,FFF在外泌體分離中的使用案例較少,還有待進一步開發。外泌體分離的過程需要進行多次洗滌和離心。
分離外泌體的方法之超濾:它使用孔徑為50-450nm的膜過濾器從細胞碎片和較大的EV中分離外泌體。通過使用納米尺寸的濾膜,可以分離出目標尺寸的外泌體。超濾法通常用作超速離心的后續步驟,以及凝膠過濾和色譜的較后一步。超濾可以通過切向流過濾(TFF)或直流過濾(DFF)方法進行處理。DFF方法也稱為死端過濾,存在膜污染和顆粒分離受損的問題。此外,DFF只適用于小體積樣品,例如高達30mL的樣品。TFF也稱為錯流過濾是一種更快速、高效和方便的分離大規模外泌體體積的過程,TFF是樣品流體切向流過濾膜并避免形成濾餅或堵塞的過程。外泌體可通過血液或其他體液傳播,從而在遠離原發灶的部位誘導細胞生長和轉移。合肥外泌體蛋白檢測
外泌體攜帶的小分子物質(如ATP、GTP等)參與細胞生命活動、代謝、細胞生長和分化等生物學進程。合肥外泌體蛋白檢測
外泌體衍生物miRNA的重要應用:miRNA的靈敏生物標志物測定法主要用于檢測早期階段(0-1)疙瘩的存在。除了基于組織活檢的當前研究外,循環miRNA的研究是生物標志物研究中一個新的擴展領域,因為它們具有所有特征(miRNA分析、診斷、預后、治著反應和預測性生物標志物),可在液體活檢(生物體液)中檢測到,并且不需要對病人進行健康和疙瘩活檢。血液樣本等體液分析檢測使醫生和研究人員能夠及早了解病癥的發展狀況。miRNA被稱為基因表達的基本調節因子,尤其是在病癥中,并且在疙瘩發生、轉移和對各種療法的耐藥性中發揮重要作用。據報道,哺乳動物細胞每個細胞含有大約100,000個內源性miRNA分子。據估計,單個外泌體較多可攜帶約500個miRNA拷貝。正常人血液中的外泌體量在病癥患者中約為109個外泌體/ml。合肥外泌體蛋白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