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麗花輪枝孢(Verticilliumdahliae),也被稱為大麗輪枝菌,是一種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土傳病原菌種,屬于鏈孢霉科(Verticillium)。這種菌種具有非常廣的寄主范圍,能夠侵染包括棉花、番茄、茄子、馬鈴薯、向日葵、生菜等在內的400多種雙子葉植物。大麗花輪枝孢是棉花黃萎病(Verticilliumwilt)的主要致病菌,對棉花的高產和穩產構成了嚴重威脅。形態特征大麗花輪枝孢的分生孢子梗由2至4層輻射狀輪生的枝梗和一個頂枝組成,無色,具有隔膜。每層枝梗之間相隔20至45微米,每輪有3至4根枝梗,枝梗大小約為13.5至21.5微米長,2.0至3.0微米寬。每小枝頂端生有一到多個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長卵圓形,無色,單胞,大小約為2.0至9.5微米長,1.5至3.0微米寬。生態習性大麗花輪枝孢的微菌核對不良環境的抵抗力較強,能夠耐80℃的高溫和-30℃的低溫。微菌核的萌發適宜溫度為25至30℃,在查氏培養基上培養18小時后,萌發率可接近90%。土壤含水量在20%時有利于微菌核的形成,而超過40%則不利于其形成。亮綠瓊脂培養皿可以用于分離和鑒定特定的微生物群體,如腸道致病菌。有助于抑制某些微生物的生長。斡氏假單胞菌
嗜鹽張利平氏菌(Lipingzhangellahalophila)是一種革蘭氏陽性細菌,屬于Lipingzhangella屬。這種細菌的原產地是中國,并且作為一種模式菌株被用于分類學研究。嗜鹽張利平氏菌的形態特征包括基絲發育良好,氣絲網格狀,不斷裂,不形成孢子,有些氣絲束狀。細胞壁含有meso-二氨基庚二酸和甘露糖,主要的醌為MK-10(H8)和MK-10(H6)。嗜鹽張利平氏菌能夠在高鹽環境中生長,這一特性使得它在生物技術領域具有潛在的應用價值,尤其是在高鹽廢水處理和生物脫鹽工藝中。此外,嗜鹽張利平氏菌的生理特性和嗜鹽機制也引起了科研人員的興趣,它們在適應高鹽環境方面具有獨特的生理結構和細胞內物質組成。嗜鹽張利平氏菌的培養需要特殊的培養基,例如ISP-2培養基,其配方包括酵母提取物、麥芽提取物、葡萄糖和瓊脂,以及調整至pH7.3的蒸餾水。這種細菌的分離基為沙漠,表明它適應了極端干旱和高鹽的環境。由于其獨特的生態位和生理特性,嗜鹽張利平氏菌在微生物資源開發和應用方面具有重要價值。海洋鹽單胞菌XLD培養基是用于食品、水和臨床樣本中沙門氏菌和志賀氏菌的選擇性分離培養的標準培養基。
大孢枝孢菌(Cladosporiummacrocarpum)是一種屬于半知菌亞門(Deuteromycota)叢梗孢目(Miniliales)暗色孢科(Dematiaceae)。這種菌種的特點是能夠產生分生孢子,通常呈現深綠色。大孢枝孢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常見于活的或死掉的作物上,有些種類會導致作物染病,有些則寄生在作物上,還有一些像蘑菇一樣生長。大孢枝孢菌在形態上,其菌落局限,表面細絨狀,高低不平,呈深綠色;背面暗色。分生孢子梗直立,蘭綠色,有橫隔;分生孢子橢圓形,有的表面具一橫隔,蘭綠色,呈直鏈或分枝鏈著生在分生孢子梗上。孢子大小約為24-40微米×8-14微米。大孢枝孢菌在農業上可能引起番茄煤污病,這是一種影響番茄葉片和果實的病害,導致病斑和霉層形成,影響作物的產量和質量。防治方法包括實行輪作、加強栽培管理、及時防蟲以及使用化學藥劑噴霧防治。此外,大孢枝孢菌在醫學上較少引起人類的致病性,但有報告指出它可能導致皮膚和指甲,以及鼻竇炎和肺部。如果未能及時處理,這些可能會發展成更嚴重的疾病,如肺炎。
大豆擬莖點霉(Phomopsislongicolla)是一種隸屬于擬莖點霉屬(Phomopsis)的菌種,原產地為中國。這種微生物主要作為植物病原,可以引起大豆擬莖點種腐病,這是一種對大豆作物造成嚴重危害的病害。大豆擬莖點霉的分生孢子器隱藏在斑點中,器壁較厚,革質,而且分生孢子器近球形,包含有兩種類型的分生孢子:α型和β型。α型分生孢子的尺寸大約為6-11μm長,2-3.5μm寬,而β型分生孢子則較大,尺寸約為21-27μm長,1.5-2.5μm寬,兩端略尖,各自含有一個油球。大豆擬莖點霉的主要用途包括研究和教學,尤其是在植物病理學和植物病原物的群體遺傳學研究領域。這種菌種在PDA培養基中,在20至25攝氏度下生長良好,一周后可以覆蓋整個培養皿,但在PDA平板上通常不會觀察到子囊殼的產生。在大豆生產中,擬莖點種腐病不僅會導致大豆根部和莖基部腐爛,還可能造成大豆莖枯和莢枯,影響大豆的正常成熟,從而帶來的產量損失。因此,對大豆擬莖點霉的防控是大豆病害管理中的一個重要方面。紅色多形孢菌還具有合成多種酶的能力,這些酶在生物轉化過程中非常重要。例如,可以產生氧化酶和水解酶。
弗氏列契瓦尼爾氏菌(Lechevalieriafradiae)是一種屬于Lechevalieria屬的微生物,原產地為中國。這種微生物的形態特征包括革蘭氏陽性,對溶菌酶不敏感,菌絲分枝,在某些培養基上能夠長出少量氣生菌絲。其細胞壁中含有meso-二氨基庚二酸。主要用途為分類學研究,特別是作為模式菌株。此外,弗氏列契瓦尼爾氏菌的分離基為土壤,具體采集地點為中國山西省五臺山。這種菌株在實驗室中常用于藥敏實驗研究,有助于研究物質的敏感性以及開發新的物質。在微生物資源鑒定和生物技術應用中具有潛在的價值,隨著對這類微生物的進一步研究,我們可能會發現它們在醫藥、農業和環境保護等領域的新用途。
SMAC培養基的選擇性成分抑制了非目標菌株的生長,使得目標菌株(如大腸桿菌O157:H7)更容易被識別。斡氏假單胞菌
嗜堿植物放線多孢菌(Phytoactinopolysporaalkaliphila)是一種能夠在堿性環境中生長的放線菌。這種細菌的采集地為中國新疆,分離基為沙漠。嗜堿植物放線多孢菌作為放線菌門中的一員,具有一些獨特的生理特征,使其能夠在極端的堿性條件下生存。放線菌是一類在自然界中分布的微生物,它們以孢子繁殖,其次是斷裂生殖。細胞結構與細菌相似,具備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擬核等基本結構。嗜堿植物放線多孢菌的細胞壁類型為Ⅲ型,革蘭氏染色結果為陽性,整個細胞水解液含有馬杜拉糖,觸酶測試為陽性,不抗酸,好氣和兼性好氣。嗜堿植物放線多孢菌在分類學上屬于放線菌門,它們不僅是研究微生物分類、系統進化、嗜堿機制的良好材料,而且還可能產生多種化學結構豐富的及具有潛在工業用途的極端酶。由于對嗜堿植物放線多孢菌適應高鹽強堿環境的特殊生理機制和營養需求知之甚少,使得這類放線菌資源的收集及挖掘研究相對滯后。但隨著研究的深入,嗜堿植物放線多孢菌在生物技術領域具有潛在的應用價值,特別是在生物修復、生物催化和新型生物活性物質的開發等方面。斡氏假單胞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