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管殼式換熱器不同的是,它不需要為管束的抽取預留維修位置。因此,為了達到相同的傳熱能力,板式換熱器占地面積約為管殼式換熱器的1/5-1/8。(4)容易改變換熱面積或流程組合只要增加或減少幾個板,就可以達到增加或減少傳熱面積的目的。通過改變板型布置或更換多個板型,可以實現所需的工藝組合,使管殼式換熱器的換熱面積適應新的換熱條件。增加管殼式換熱器的換熱面積幾乎是不可能的。夾套換熱器(5)重量輕板式換熱器的板厚*為mm,殼管式換熱器的管厚為mm。管殼式換熱器比板式換熱器框架重得多。板式換熱器一般只占管殼重量的1/5左右。(6)價格低板式換熱器材料相同,換熱面積相同,價格比管殼式換熱器低40%~60%。(7)制作方便板式換熱器的傳熱板經過沖壓加工,具有很高的標準化程度,可大批量生產。管殼式換熱器通常是手工制造的。(8)容易清洗框架板式換熱器只要松開壓力螺栓,就可以松開板式換熱器管束,拆下板式換熱器進行機械清洗。這對于需要經常清洗的設備的換熱過程非常方便。(9)熱損失小在板式換熱器中,只有換熱板的殼板暴露在大氣中,熱損失可以忽略不計,不需要采取保溫措施。阿法拉伐板式換熱器只有換熱板的殼板暴露在大氣中,熱損失可以忽略不計,不需要采取保溫措施。阿法拉法熔焊換熱器設計
單位體積傳熱面積是管殼式換熱器的2-5倍。與管殼式換熱器不同的是,它不需要為管束的抽取預留維修位置。因此,為了達到相同的傳熱能力,板式換熱器占地面積約為管殼式換熱器的1/5-1/8。(4)容易改變換熱面積或流程組合只要增加或減少幾個板,就可以達到增加或減少傳熱面積的目的。通過改變板型布置或更換多個板型,可以實現所需的工藝組合,使管殼式換熱器的換熱面積適應新的換熱條件。增加管殼式換熱器的換熱面積幾乎是不可能的。夾套換熱器(5)重量輕板式換熱器的板厚*為mm,殼管式換熱器的管厚為mm。管殼式換熱器比板式換熱器框架重得多。板式換熱器一般只占管殼重量的1/5左右。(6)價格低板式換熱器材料相同,換熱面積相同,價格比管殼式換熱器低40%~60%。(7)制作方便板式換熱器的傳熱板經過沖壓加工,具有很高的標準化程度,可大批量生產。管殼式換熱器通常是手工制造的。(8)容易清洗框架板式換熱器只要松開壓力螺栓,就可以松開板式換熱器管束,拆下板式換熱器進行機械清洗。這對于需要經常清洗的設備的換熱過程非常方便。(9)熱損失小在板式換熱器中,只有換熱板的殼板暴露在大氣中,熱損失可以忽略不計,不需要采取保溫措施。山東SWEP板換換熱器適用范圍阿法拉伐對稱型板式換熱器由兩面波紋幾何結構相同的板片組成,形成冷熱流道流通截面積相等的板式換熱器。
阿法拉伐阿法拉伐釬焊式板式換熱器
阿法拉伐阿法拉伐釬焊式板式換熱器使用銅或鎳作為焊接材料,取消了密封墊片,這種緊湊型的熱交換器用于小規模的、或者成套應用,是一種理想的選擇。它的優點是介質不會從設備中流出、效率更高。
釬焊式板式換熱器是由首尾擋板及波紋狀的通道板片組合而成的,首擋板是由密封板、密封圈和承壓板組成。換熱面積由沖壓成波紋狀的薄金屬板構成。各板片的接觸點也是焊接點,以便承受介質的壓力。流體經過精心布置的角邊接口流經板片之間的通道,冷媒和熱媒總是在相鄰的通道內逆向流動進行換熱。針對釬釬焊式板式換熱器不同的板材材質、工作壓力等級和工作領域,阿法拉伐擁有各種不同的種類和型號來滿足客戶的要求。
即轉置正方形排列)和留有清洗通道的三角形排列。管間距是兩相鄰管子中心的距離。管間距愈小則設備愈緊湊,但將引起管板增厚、清潔不便、殼程壓降增大。為此,一般選用范圍為(1.25~1.5)(為管外徑)。管程數有1~8程幾種,常用的為1、2或4管程。管程數增加,管內流速增大,對流換熱系數也增加。但管內流速要受到管程壓力降等的限制,在工業生產中常用的流速為:水和相類似的流體流速一般取1~2.5m/s。對大型冷凝器的冷卻水流速可增加到3m/s。氣體和蒸汽的流速可在8~30m/s的范圍內選取。殼程大致可分為如下幾種形式:(1)單殼程換熱器,可在殼程內放入各種形式的折流板,主要是增大流體的流速,強化傳熱。這是**常用的一種換熱器,在單組分冷凝的真空操作時可將接管移到殼體的中心。(2)放入縱向隔板的雙殼程換熱器,可以提高殼程流速,改善熱的效應,比兩個換熱器串聯要便宜。(3)分流式換熱器,它適用于大流量且壓降要求低的情況,當中的隔板在作為冷凝器時可采用有孔板。(4)雙分流式換熱器,它適用于低壓降且當一種流體比另一種流體溫度變化很小的情況,以及適用于溫差很大或者管程對流換熱系數很大的情況。除非考慮壓降、管子振動或管子支撐和強化傳熱問題。阿法拉伐板式換熱器傳熱效率高,能使兩種熱交換流體處于較低的流速下,增強擾動,激起湍流,從而強化傳熱。
換熱器是非常重要的熱交換設備,是實現不同溫度介質間熱量傳遞的節能設備。換熱器結構性能的優劣,將會影響設備投資、節能效果及安全長周期運行,可能帶來一些實際問題。一直以來,換熱器強化傳熱技術的研究以及工業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備受國內外學者的關注,各種研究成果得以不斷涌現,技術含量在不斷提升。國外在換熱器研發方面起步較早。歐美發達國家于19世紀90年代起開始競相開發各種型式的高效換熱器。德國Linden公司1895年在低溫甲醇洗、空分等工序開始研發使用高效緊湊式的纏繞管換熱器;法國Packinox公司于20世紀80年代、90年代***在催化重整裝置、加氫裝置應用大型板殼式換熱器替代傳統的管殼式換熱器。國內換熱器的研發起步較晚,但隨著國內對石油石化行業提高能效、降低排放要求的日趨迫切,高效換熱器作為節能減排的利器作用愈加引起重視。國內大學及科研機構,如華南理工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華東理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蘭州石油機械研究所等,開展了系列攻關研究,促進了換熱器的長足發展,加快了高效換熱器的國產化進程。在傳統管殼式換熱器基礎上,出現了一系列新型換熱器,如連續螺旋折流板式換熱器、板殼式換熱器、纏繞管式換熱器、高通量管換熱器。阿法拉伐板式換熱器組裝靈活,工藝條件改變時,只要增減板片數量或改變板片組裝流程通道形式即可。河南阿法拉伐釬焊換熱器適用范圍
阿法拉伐板式換熱器的高效在節約資源層面有非常大的優勢。阿法拉法熔焊換熱器設計
按傳熱方式可分為:間壁式換熱器、蓄熱式換熱器、流體連接間接式換熱器、直接接觸式換熱器、復式換熱器。按用途可分為:加熱器、預熱器、過熱器、蒸發器。按結構可分為:浮頭式換熱器、固定管板式換熱器、U形管板換熱器、板式換熱器等。殼管式與板式換熱器不同點之一:結構1、殼管式換熱器結構:管殼式換熱器由殼體、傳熱管束、管板、折流板(擋板)和管箱等部件組成。殼體多為圓柱形,內有管束,管束兩端固定在管板上。傳熱有兩種熱流體和冷流體,一種是管內流體,稱為管側流體;另一種是管外流體,稱為殼側流體。為了提高管外流體的傳熱系數,通常在管殼內設置若干擋板。擋板可以提高殼程內流體的速度,使流體按規定的距離多次穿過管束,提高流體的湍流度。換熱管可在管板上等邊三角形或方形布置。等邊三角形布置緊湊,管外流體湍流程度高,傳熱系數大。方形布置便于清潔管外,適用于易結垢的流體。2、板式換熱器結構:可拆卸板式換熱器是由許多沖壓有波紋薄板按一定間隔,四周通過墊片密封,并用框架和壓縮螺釘重疊而成。板和墊片的四個角孔構成了流體分配器和集液管。同時,冷流體和熱流體被合理地分離。阿法拉法熔焊換熱器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