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納加工過程中,薄膜的形成方法主要為物理沉積、化學沉積和混合方法沉積。蒸發沉積(熱蒸發、電子束蒸發)和濺射沉積是典型的物理方法,主要用于沉積金屬單質薄膜、合金薄膜、化合物等。熱蒸發是在高真空下,利用電阻加熱至材料的熔化溫度,使其蒸發至基底表面形成薄膜,而電子束蒸發為使用電子束加熱;磁控濺射在高真空,在電場的作用下,Ar氣被電離為Ar離子高能量轟擊靶材,使靶材發生濺射并沉積于基底;磁控濺射方法沉積的薄膜純度高、致密性好,熱蒸發主要用于沉積低熔點金屬薄膜或者厚膜;化學氣相沉積(CVD)是典型的化學方法而等離子體增強化學氣相沉積(PECVD)是物理與化學相結合的混合方法,CVD和PECVD主要用于生長氮化硅、氧化硅等介質膜。微納加工技術的特點MEMS技術適合批量生產。南昌微納加工中心
皮秒激光精密微孔加工應用作為一種激光精密加工技術,皮秒激光在對高硬度金屬微孔加工方面的應用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就有報道。1996年德國學者Chichkov等研究了納秒、皮秒以及飛秒激光與材料的作用機理,并在真空靶室中對厚度100μm的不銹鋼進行了打孔實驗,建立了激光微納加工的理論模型,為后續的激光微納加工實驗研究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1998年Jandeleit等對厚度為250nm的銅膜進行了精密制孔實驗,實驗指出使用同一脈寬的皮秒激光器對厚度較薄的金屬材料制孔時,采用高峰值功率更有可能獲得高質量的的制孔效果。然而,優異的加工效果不僅取決于脈沖寬度以及峰值功率,制孔方式也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針對這一問題,Fohl等采用納秒激光與飛秒激光對制孔方式進行了深入研究,實驗結果顯示納秒激光采用螺旋制孔方式所加工的微孔整潔干凈,而飛秒激光采用一般的沖擊制孔方式所加工的微孔邊緣有明顯的再鑄層。自貢微納加工平臺微納制造技術是指尺度為毫米、微米和納米量級的零件。
20世紀70年代,人們第1次提出微針的概念,但當時的生產工藝達不到制作微針的精度要求。直至90年代微機電系統(MEMS)及其制造工藝得到快速發展時,微針的加工與應用才再一次進入研究人員的視線。由于微針給藥具有快速、高效、無痛和藥物利用率高等諸多優勢,美容行業對**美容微針強烈的市場需求也成為了驅動微針研究快速發展的動力,即為一種常見的商品化聚合物美容微針。微針針體是空心或實心的微米級結構,類似于常用的醫用注射針頭,并按照一定的排列方式分布于基板上。可用于制造微針的材料多種多樣,其中聚合物微針以其優異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能、穩定的力學和化學性能及相對于硅和金屬等傳統微針材料更加低廉的成本而受到人們的親睞。就給藥結構而言,微針主要分為實心和空心兩大類,展示了幾種不同結構形式的醫用聚合物微針。
基于光刻工藝的微納加工技術主要包含以下過程:掩模(mask)制備、圖形形成及轉移(涂膠、曝光、顯影)、薄膜沉積、刻蝕、外延生長、氧化和摻雜等。在基片表面涂覆一層某種光敏介質的薄膜(抗蝕膠),曝光系統把掩模板的圖形投射在(抗蝕膠)薄膜上,光(光子)的曝光過程是通過光化學作用使抗蝕膠發生光化學作用,形成微細圖形的潛像,再通過顯影過程使剩余的抗蝕膠層轉變成具有微細圖形的窗口,后續基于抗蝕膠圖案進行鍍膜、刻蝕等可進一步制作所需微納結構或器件。微納制造的加工材料多種多樣。
無論是大批量還是小規模生產定制產品,都需要開發新一代的模塊化、知識密集的、可升級的和可快速配置的生產系統。而這將用到那些新近涌現出來的微納技術研究成果以及新的工業生產理論體系。給出了微納制造系統與平臺的發展前景。未來幾年微納制造系統和平臺的發展前景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微納制造系統的設計、建模和仿真;(2)智能的、可升級的和適應性強的微納制造系統(工藝、設備和工具集成);(3)新型靈活的、模塊化的和網絡化的系統結構,以構筑基于制造的知識。微納加工技術指尺度為亞毫米、微米和納米量級元件的優化設計、加工、組裝、系統集成與應用技術。自貢微納加工平臺
微納檢測主要是表征檢測:原子力顯微鏡、掃描電鏡、掃描顯微鏡、XRD、臺階儀等。南昌微納加工中心
2012年北京工業大學Duan等使用課題組自行研制的皮秒激光器對金屬鉬、鈦和不銹鋼進行了精密制孔研究,并利用旋切制孔方式對厚度為0.3mm的金屬鉬實現了孔徑?小于200μm的微孔加工,利用螺旋制孔方式在厚度為1mm不銹鋼上實現了孔徑為200μm的制孔效果。實驗指出大口徑微孔加工應采用旋切制孔方式,而加工較小口徑時則更宜選用螺旋制孔方式。皮秒激光精密微孔加工過程中,對于厚度較小的材料(d<1μm),由于激光與材料作用的時間較短,以采用高峰值功率、窄脈寬的激光為宜,而對于厚度在百微米甚至超過1mm的金屬材料的微孔加工,除了要考慮激光峰值功率以及脈沖寬度外,選擇合適的制孔方式是必要的。此外,根據材料結構的不同還應該選擇是否采用偏振輸出等因素。南昌微納加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