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農業自20世紀60年代起從歐美萌芽,于20世紀90年代在我國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逐漸興起,隨后在各大中城市迅速發展,如今呈現如火如荼之勢??v觀國內外發展歷程,經濟社會發展、城鄉關系變化以及城市居民需求是都市農業演進的宏觀環境和時代背景。歷史列車滾滾向前,中國的特色的社會主義已進入新時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大幕已拉開,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的號角已吹響,都市農業開啟了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經濟社會新發展為都市農業高質量發展確立了新起點。經濟社會發展推動都市農業形成與興起,兩者呈明顯正相關關系,總體上講,某一地區的經濟社會越發達,都市農業發展水平也越高。2017年我國人均GDP達到9482美元,按照世界銀行劃分標準,我國已經邁進中等偏上收入國家行列,將推動我國都市農業駛入轉型升級的“快車道”。城市中的農業,是城鄉關系和諧發展的重要體現。浙江現代都市農業優點
立足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面向國內外市場。發展都市農業要充分發揮其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以旅游市場需求為導向,開發充滿綠色、環境優美、對游客具有吸引力的都市觀光農業園區,把資源優勢變成經濟優勢。不同地區、不同項目,需要有不同的目標市場。要根據旅游客源市場,確定都市農業發展的功能和規模。積極發展市場農業和創匯農業。都市農業要體現農業特色,突出農村生活風貌和豐富鄉土文化內涵。發展都市觀光農業,要揚長避短,表現和突出自己的特色,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使游客每到一處都有新的意境、新的感受、新的收獲。重慶全新都市農業發展趨勢利用城市的別墅、庭院、花園等空間,打造城市自給自足的農業生態系統。
都市農業與優勢農產品生產區、特色農產品生產區,并稱我國農業的“三大板塊”。據統計,全國36個大中城市耕地面積接近全國的1/9,蔬菜產量占全國的1/6。然而,很多人不理解,為什么要在寸土寸金的城市搞種植業?一些城市也存在著忽視和弱化農業的傾向。如今,有的城市依然存在城鄉二元結構的思維,或是把都市農業簡單等同于傳統農耕文化加觀光休閑,忽略了城市要素,或是把發展都市農業理解為多發展企業、少扶持農民,忽略了農村要素。都市農業與優勢農業、特色農業較大的區別,在于直接承擔著“保城市供應、穩市場菜價”的責任。當面對外地蔬菜調運困難、本地菜價暴漲的處境時,人們才意識到都市農業的必要性。
要制定都市農業保護法,首先要制定保護農田的基本條例,建立農業生產資料較高限價、農產品較低保護價和生產風險基金、市場風險基金。制定吸納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政策。要明確主管機構,專門研究、規劃指導和監督管理。可考慮由農業、旅游、文化、工商、價格等部門協同運作。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農業大國,也是一個城市化發展的國家。中國即有多樣的自然景觀和農業景觀,也具有中國的特色的農耕文化和民俗風情人文景觀,還有獨特的城郊農業景觀,今后隨著城鄉經濟的發展和人民收入的提高,對綠色食品和生態環境的要求日益增強,因而發展都市農業和觀光農業具有廣闊的前景。展望未來,都市農業和觀光農業在中國大地上已顯示出它的勃勃生機,發展成為一項很有生命力的新型產業。在陽臺上種植蔬菜,享受城市中的田園生活。
現在大中城市的鄉村空間正由不斷收縮向基本穩定轉變,都市農業也從農產品保障功能開始向多元復合功能擴展。其中,北京和上海的都市農業意識和成果已比較明顯。作為國際大都市,北京和上海的農業占GDP的比重已不足1%,然而在“城市保供、穩定菜價”的責任意識以及都市農業多元復合功能的推進下,上海綠葉菜常年自給率超80%,北京每年選育的主要農作物新品種占全國的10%。除了農業功能之外,都市農業還將拓展農業的外延,促進產業融合和產業一體化,匹配都市發展對安全、生態、休閑等內容的需求,形成人、都市、以及自然的和諧統一。城市中的農作物生產季節更加穩定,可以提高農作物的產量。成都物聯網生態農業優點
垂直農業的出現,解決了城市農業土地的問題。浙江現代都市農業優點
都市農業是農業生產經營活動在城市空間范圍的延伸,適應了城市空間特征、生活節奏,匹配了城市要素和需求結構,呈現了與鄉村農業不同的豐富業態。都市農業有兩大特點,一是包含各類形態的農業模式;二是服務于城市。都市農業是在當下全球快速的城鎮化背景下及世界人口、城市食物消費量、食物浪費與營養健康面臨的諸多挑戰中提出的新的解決思路,未來應該成為解決城市問題值得關注的重點區域。隨著城鎮化水平的提高,越來越擴大的城市圈已經讓很多地區的農業生產帶有一定的“都市農業”的成分。生產效率、生產手段和發展方式都有很大的進步,更有意義的是在農業生產中融入了政策紅利、技術紅利等有利因素,會更好的讓農民提高收入、引進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經營理念。浙江現代都市農業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