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退休人員來說,參加農業勞動,還可以修身養性,延長壽命。至于農村轉移人口,由于失去土地,又沒有專業技術,他們大都長期無固定職業,流動性強。有調查認為,他們是犯罪率高發人群,開發城市農業可以使這部分人過上相對穩定的城市生活。他們是發展城市農業較好的人力資源。從我國現階段具體情況分析,這些人中有些有知青經歷,有些有農村生活背景。其共同特點是:雖居住在城市,但熟悉土地,熟悉農業,有些人還具備一定的農業生產技能。第二,城市中有大量可以開發利用的土地資源。目前我國可以用來發展城市農業的土地主要包括以下幾類: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的空置城市土地。城市化進程中暫時不能有效利用的城市土地。通過農業種植,讓城市環境變得更加清新、宜居。杭州現代都市農業
都市農業是隨著城市化水平和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而逐步發展起來的,它是依托城市、服務城市、適應城市、滿足城市人們各種需要的現代農業。因此,城市發展規模和城市收入水平,決定著都市農業發展方向和水平。根據中國國情,城市化水平還不高,人們生活的基本需求剛剛解決,生態環境日益惡化。因此,都市農業的發展應堅持生產鮮活農副產品、觀光休閑、改善生態環境三功能相結合,根據區位特點及市場需求,因地制宜地確定都市農業發展方向、形式、規模和布局,建設綠色無污染型、觀光休閑型和生態環境型的現代農業。遼寧物聯網生態農業概念城市農業為城市居民提供了更加新鮮、健康、美味的食品,改善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質量。
都市農業模式:經濟功能為主,此模式適用于地廣人稀、工業發達、勞動力不足的國家。走的是從農業機械化起步、以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商品率為目標的農業現代化的發展道路。注重聯合的農業經營體系,以企業為主體,與農場進行多種形式的聯合,形成一個產供銷有機結合的農業經濟體系,有利于農業規模經營發展,并且與農業技術體系的發展相適應,采用新技術措施,生產高附加值的優異農產品。注重發展休閑、觀光旅游,在提供休閑、娛樂的同時,也可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生態、社會功能為主,價值觀念在農業上的體現并不是一味的追求經濟效益,充滿綠色和陽光的田園、農村成為主要度假地,把美食作為生活的重要部分。這種都市農業把體驗、休閑農業以及環境看作都市農業發展的關鍵,大力推動農村休閑度假事業,既滿足了精神需求,又增加了農民收入。
都市農業特點:都市農業不只是經濟功能的開發,而且要進行生態、社會等功能的開發,并進而實現全功能性的大農業;農業生產經營明顯的表現為高度集約化的經營方式,實現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經營,進而達到高度的農業發展形態和為都市服務的特殊功能。功能:生產功能,也稱經濟功能。通過發展都市地區生態農業、高科技農業和可持續發展農業,為都市居民提供新鮮、衛生、安全的農產品,以滿足城市居民食物消費需要。生態功能,也稱保護功能。農業作為綠色植物產業,是城市生態系統的組織部分,它對保育自然生態,涵養水源,調節微氣候,改善人們生存環境起重要作用。在屋頂上建設農業生態公園,給城市帶來新活力。
通過在城市周邊發展現代農產業,能夠有效觸發城市人才、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的流入,從而孕育出生產效率更高的農業生產力,提升農商業附加值,做大都市農業的產業盤子。可見,都市農業實則充當了孕育農業新生產力的培養皿,其成果將再次轉化為更多城市要素的流動,將進一步吸引更多都市人才、資本、技術、管理理念、企業家精神等現代了生產要素的導入,形成“都市-城郊區域”現代農產業發展的飛輪效應。從發展趨勢上看,都市農業正與優勢農產品生產區、特色農產品生產區,并列成為我國農業的“三大板塊”。據統計,全國36個大中城市蔬菜產量占全國的六分之一,肉類產量占全國的16%,其份量不可小覷。利用廢棄物資源進行城市農業種植,環保又可持續。遼寧物聯網生態農業概念
利用城市邊角地,開展城市農業,讓城市變得更加綠色和美好。杭州現代都市農業
都市農業是農業生產經營活動在城市空間范圍的延伸,適應了城市空間特征、生活節奏,匹配了城市要素和需求結構,呈現了與鄉村農業不同的豐富業態。都市農業有兩大特點,一是包含各類形態的農業模式;二是服務于城市。都市農業是在當下全球快速的城鎮化背景下及世界人口、城市食物消費量、食物浪費與營養健康面臨的諸多挑戰中提出的新的解決思路,未來應該成為解決城市問題值得關注的重點區域。隨著城鎮化水平的提高,越來越擴大的城市圈已經讓很多地區的農業生產帶有一定的“都市農業”的成分。生產效率、生產手段和發展方式都有很大的進步,更有意義的是在農業生產中融入了政策紅利、技術紅利等有利因素,會更好的讓農民提高收入、引進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經營理念。杭州現代都市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