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狀況,從老年人口的喪葬消費需求和公墓單位的現狀來看,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現象值得關注:一是老年人對后事要求到墓地安葬的比例偏大。對城市養老院500位老人進行了專項調查,統計顯示,有326位老人希望后事到公墓安葬,117位老人選擇生態葬,21位老人選擇骨灰撒海,其所占比例分別為65.2%、23.4%和4.2%二是墓地使用面積逐年擴大。遼寧現有經營性公墓95座,總面積約1500萬平方米。2004年全省死亡人口約25.6萬,按城市每個公墓占地1.5平方米(含綠化面積)、農村每個墓地4平方米計算,只2004年,墓地安葬的死亡人口約占地700萬平方米。生態葬介紹:一種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殯葬方式。上海生態節地葬服務
吉林大學社會學系博士包立峰認為,中國已步入老齡化社會,如果依然采用傳統的殯葬方式,將會使我們周圍的青山綠水越來越少。從這個意義上說,推廣樹葬等生態葬方式也是造福子孫后代的事情。社會意義,生態殯葬是經濟社會發展和人們生態意識增強的必然結果,我們要用科學的世界觀去理性的分析和檢討生態葬對環境、經濟、社會、人口等現實狀況的影響,使其在殯葬革新的進程中更加符合社會發展進步的需要,實現人們追求環境生態化的良好愿望。只要我們堅持不懈的努力,我想生態葬必將在廣大人民的大力支持和積極參與下取得豐碩的成果,遺體生態葬、骨灰生態葬必將成為我國殯葬革新發展的主旋律。 上海合葬生態節地葬設計社會輿論推動生態節地葬成為新風尚,促進了環保觀念的傳播。
綠色殯葬,節地生態安葬成主流,在傳統觀念更為根深蒂固的鄉村,公益性骨灰堂這種節地生態安葬方式為殯葬革新開辟了一條新路徑,使傳統祭祀風俗朝著文明低碳祭掃轉變,有效助力了廣東省殯葬革新。念親堂是潮州市楓溪區楓二村的公益性骨灰堂,建于1999年,2000年投入使用,內部設有殯儀堂和骨灰堂,殯儀堂供村民們開展一些殯儀和民俗活動,骨灰堂則專門用于存放骨灰,念親堂在服務本村村民的同時,還服務周邊鎮、村。據了解,全村人數約3800人,現存骨灰超千份。
近日,家住越城區團結社區的86歲袁姓老人遵從伴侶遺愿選擇海葬,并將一萬元海葬補助通過“小額慈善冠名基金”捐出,定向幫助社區困難家庭,引發熱議。隨著社會的進步發展,人們對環境保護的意識增強,埋葬逝者的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誕生了許多新型的節地生態安葬方式。什么是節地生態安葬?節地生態安葬,就是以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為價值導向,鼓勵和引導人們采用樹葬、海葬、深埋、格位存放等不占或少占土地、少耗資源、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的方式安葬骨灰,使安葬活動更好地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節地葬趨勢:融入自然,實現可持續發展。
亡故的廣州市民,海葬免收其骨灰撒海服務費用,骨灰海葬活動時無償隨行2名親屬。逝者或者申請人為廣州市戶籍的,選擇在市內經營性公墓進行骨灰還林安葬,如樹葬、花壇葬等,可以申請減免800元骨灰還林費用。目前,廣州多家墓園和部分葬式減免后零收費。骨灰撒海葬。節地生態葬比例緩步上升,節地生態安葬的推廣是一項長期工程,多年來,廣州市殯葬處通過殯儀館、經營性公墓、村(居)紅白理事會等開展基層宣傳、普遍發動。在清明節等窗口期,舉辦生態安葬集中祭掃活動,對接新聞媒體,對生態安葬服務、獎補政策、活動組織情況開展普遍宣傳。生態葬倡導簡化喪葬儀式,減少不必要的浪費。南橋圖書館葬生態節地葬有什么講究
生態節地葬在文化相信和宗教信仰上都有不同的體現,展現其多樣性。上海生態節地葬服務
近年來,廣東省深入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堅持保障大家基本安葬需求與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并重,倡導移風易俗,大力推行骨灰海葬、樹葬、花壇葬、草坪葬等節地生態安葬方式。不久前,廣東省民政廳聯合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印發《關于開展2024年全省殯葬革新宣傳活動的通知》,在全省范圍組織開展殯葬革新宣傳活動,倡樹綠色文明殯葬新風,全省各地精心組織、積極宣傳,綠色殯葬逐漸深入人心。截至目前,廣東全省節地生態安葬率超過63%,殯葬事業示范建設工作順利啟動,3個新時代殯葬事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和29個節地生態型公益性公墓示范項目積極探索殯葬事業高質量發展新路徑。上海生態節地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