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氮比C/N:在活性污泥系統中,硝化菌一般只占微生物總量的5%左右,這是因為與異養菌相比,硝化菌的產率低。硝化菌是一類自養菌,有機物濃度不是其生長的限制因素,如果有機物濃度過高,會使生長速率較快的異氧菌迅速繁殖,爭奪混合液中的溶解氧,從而使生長緩慢且好氧的硝化菌得不到優勢,降低硝化速率。因此BOD5與TKN的比值即碳氮比C/N,是反映活性污泥系統中異養菌與硝化菌競爭底物和溶解氧能力的指標,C/N不同直接影響脫氮效果。一般認為,處理系統的BOD5負荷低于0.15BOD5/(MLVSS·d)時,硝化反應才能正常進行。脫氮藥劑是用于加速廢水脫氮反應的化學物質。微生物脫氮反應
所以為了保址反硝化反應的順利進行,必須保持嚴格的缺氧狀態,保持氧化還原電位為-50一-110mV。另外,反硝化菌從有氧呼吸轉為無氧呼吸的關鍵是合成無氧呼吸的酶,而分子態氧的存在會抑制這類酶的合成及其活性。因此,為使反硝化反應正常進行,懸浮型活性污泥系統中的溶解氧應保持在0.2mg/L以下,由于生物膜對氧傳遞的阻力較大,即使合液中有一定量的DO,生物膜內層仍呈缺氧狀態而繼續進行反硝化,所以附著型生物處理系統可以容許較高的溶解氧濃度(一般低于1mg/L)。天津污水脫氮價格脫氮過程需要精密的操作和設備支持。
A+A2/O工藝與JHB工藝:A+A2/O工藝與A2/O工藝相比,在厭氧池的前段增加了一個預脫硝池,主要是為了解決污泥回流中攜帶的硝酸鹽對厭氧釋磷的影響。該工藝與UCT工藝的目的是相同的。在進水TN含量較高的情況下,該工藝不太適用,因為污泥回流中攜帶有大量的硝氮,預脫硝池因設計停留時間過短(一般在0.5-0.8h)無法進行完全的反硝化反應,從而影響厭氧釋磷。1991年,Pitman等人提出Johannesburg(JHB)工藝,該工藝是在A2/O工藝到厭氧區污泥回流路線中增加了一個缺氧池(見圖4),來自二沉池的污泥可利用33%左右(進水分配可調)進水中的有機物作為反硝化碳源去除硝態氮,以消除硝酸鹽對厭氧池厭氧釋磷的不利影響。其實這兩個工藝是一樣的,只是叫法不同。在設計中A+A2/O工藝也會設計多點進水,畢竟碳源的有效分配是關鍵。
氨吹脫,吹脫法的基本原理是氣液相平衡和傳質速度理論。廢水中的NH3-N通常以銨離子(NH4+)和游離氨(NH3)的狀態把持平衡而存在的:NH4++OH?NH3+H2O,當PH為中性時,NH3-N主要以銨離子(NH4+)形式存在,當PH值為堿性,NH3-N主要以游離氨(NH3)狀態存在吹脫法是在沸水中加入堿,調節PH值至堿性,先將廢水中的NH4+轉化為NH3,然后通入蒸汽或空氣進行解吸,將廢水中的NH3轉化為氣相,從而將NH3-N從水中去除。常用空氣或水蒸氣作載氣,前者稱為空氣吹脫,后者稱為蒸汽吹脫。而控制吹脫效率高低的關鍵因素是溫度、氣液比和pH。物理法脫氮主要采用沉淀、過濾和吸附等方式。
如何除去污廢水中的磷?常規的生物處理法通過剩余污泥排放和處理可以從廢水中去除部分磷,一些特殊工藝或經過調整運行方式以后具有除磷功能的普通工藝可以取得較好的除磷效果,具體方法有A/O,A2/O、SBR、氧化溝等。但生物處理法的除磷效果有限,當磷的排放標準很高時,往往需要使用化學除磷或將生物法與化學除磷結合起來使用。化學除磷,化學除磷是向水中投加化學藥劑,生成不溶性的磷酸鹽,再利用沉淀、氣浮或過濾等方法將磷從污水中除去。用于化學除磷的常用藥劑有石灰,鋁鹽和鐵鹽等三大類。脫氮技術的應用可以改善水質,提高水環境品質。內蒙脫氮供應商
脫氮工藝包括生物處理、物理處理、化學處理等多種方法。微生物脫氮反應
生物脫氮的基本條件:(1)硝酸鹽:硝酸鹽的生成和存在是反硝化作用發生的先決條件,必須先將污水中的含氮有機物如蛋白質、氨基酸、尿素、脂類、硝基化合物等轉化為硝酸鹽氮。(2)不含溶解氧:反應器中的氧都將被有機體優先利用,從而減少反應器能脫氮的亞硝酸鹽量,溶解氧超過0.2 mg/L時沒有明顯脫氮作用。(3)兼性菌團:多數情況下,細菌普遍具有脫氮習性,污水處理的微生物脫氮時在好氧和缺氧條件下反復交替,其中以兼性菌團為主。(4)電子供體:生物脫氮的能量來自脫氮過程中起電子供體作用的碳質有機物,脫氮時污水中有機物必須充足,否則需要投加甲醇、乙醇、乙酸等外部碳源。微生物脫氮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