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為冷補瀝青混合料中起粘結作用的基質瀝青(或改性瀝青)的用量(油石比),然后根據添加劑、隔離劑用量來計算冷補瀝青結合料用量P(油石比)。紙跡試驗方法:取少量新制成的冷補料,放置在一張白紙上,觀測殘留在紙上的痕跡。若出現嚴重的墨跡,連結成塊,則說明用油量偏多;若多數墨點小于冷補料顆粒與白紙的接觸面積,且分散,則說明用油量偏少;正常痕跡應為墨點接近于冷補料顆粒與白紙接觸面積,以該油石比作為ZuiJia油石比。紙跡試驗結果與冷補料的溫度密切相關,試驗室確定ZuiJia油石比,從拌和鍋中取新制成的冷補料,溫度保持在80℃±10℃;生產驗證ZuiJia油石比,從拌和樓出料后取少量冷補料進行測試。路面坑槽破損深度在5cm以上時,填補工作應以每3-5cm為一層,分層填補、逐層壓實。添加劑作用
坑槽開挖:在對路面局部破損修補前,應將破損處開槽成型。首先確定路面的破損部分的邊界和深度,按照“圓洞方補”原則,劃出大致與路中心線平行或垂直的開槽修補輪廓線(矩形),挖除路面松散、破碎的舊料直至堅實部分,并沿劃好的修補輪廓線開挖坑槽,要求成型的坑槽壁面盡可能保持與路平面垂直,坑槽底部平整、堅實。清掃坑槽:掃除槽內槽壁碎石、塵土、積水等雜物。涂刷粘層油:必要時,可在坑槽攤鋪冷補料之前,先向坑槽壁面和底面均勻地噴灑一層粘層油。乳化瀝青、改性乳化瀝青或液體瀝青都可作為坑槽壁面的粘結層材料。在環境溫度4℃以上時宜采用乳化瀝青,當溫度在4℃以下時宜采用液體瀝青。液體瀝青噴灑坑槽后可直接進行冷補瀝青混合料鋪筑,而乳化瀝青噴灑后要等到破乳后才能進行混合料的攤鋪。山東乳化瀝青添加劑價格冷補料施工工藝降低了養護工人勞動強度,明顯改善勞動條件。
瀝青在瀝青混合料中以兩種形式存在:一種形式是填充于礦料間隙;另一種形式是集料孔隙中的瀝青(吸收瀝青)和集料周圍裹附的成膜瀝青。瀝青膜厚度即為成膜瀝青的厚度,與礦料級配和瀝青用量有關,并在礦料級配設計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參考價值。瀝青膜厚度對瀝青混合料性能有極大影響,瀝青膜厚度越大,瀝青混合料越密實,耐久性越好,高溫穩定性越差;瀝青膜厚度越小,瀝青混合料水穩定性和耐疲勞性越差,強度越脆,越容易產生開裂剝落現象。
根據冷補瀝青混合料特殊的路用要求,基質瀝青中必須摻加一定比例的隔離劑以降低它的粘度,即產生稀釋瀝青。為保證隔離劑與瀝青的相容性,可采用極性與瀝青相似的汽油、煤油和柴油。由于冷補瀝青混合料一般需儲存很長時間,一般選用揮發慢的柴油。柴油應采用符合國家標準的“-20#~0#”車用柴油,可根據使用的季節和溫度選用相應的標號。瀝青應采用符合JTG F40-2004規范“道路石油瀝青技術要求”規定的“70#-110#”A級瀝青。根據使用地區氣候條件合理選擇相應標號的道路瀝青,一般可選用當地常用的基質瀝青及其標號,不宜選用改性瀝青。 生產乳化瀝青前,將SL-A501加入到瀝青中并混合均勻,其用量為基于瀝青質量的百分比。
冷補瀝青混合料在施工溫度下經過壓實能夠緊密粘聚成型,如此方能形成足夠的強度抵抗車輛荷載作用的性能稱為混合料的粘聚性。我國《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范》(JTG F40-2004)提出:將一定質量的混合料裝入試模中,4°C養生2-3個小時后雙面擊實5次,放入標準篩上來回滾動20次,破損率不大于40%。然而,此方法并未明確提出標準篩應采用的規格,同時只規定了試件壓實次數,卻未對試件高度提出具體要求。為了滿足立即開放交通的要求,路面坑槽修補完成后要有一定強度才能經受車輛荷載作用,此即初始強度。根據國內外路面養護經驗及性能評價方法,一般采用馬歇爾穩定度作為評價冷補瀝青混合料初始強度的指標。冷補料施工也不如乳化瀝青冷拌和熱拌混合料那樣,需要復雜的輔助工序和機械設備。湖南瀝青混合料添加劑共同合作
冷補料已在國內很多地區的市政道路、一般公路、高速公路得到推廣應用。添加劑作用
冷補瀝青混合料也是一種將冷補瀝青液、集料和填料根據比例要求制備的復合型材料。冷補瀝青混合料一般是使用溶劑將瀝青稀釋成在常溫或低溫條件下可以流動,并具有一定粘度的瀝青液,并通過添加劑或改性劑改善瀝青液的性能表現,再與集料等拌和成混合料,保證了其可在常溫或低溫狀態下的運輸和施工。在進行坑槽修補時可直接將拌合好的冷補瀝青混合料放置于坑槽中壓實整平。修補完成后,在車輛荷載和氣候環境的影響下,材料中的稀釋劑逐漸揮發,瀝青粘度得到增長,混合料間的空隙逐漸減小,集料間結合更加密實,強度和穩定性漸漸得到增強,并終達到成型強度。因此冷補瀝青混合料具有良好的強度和穩定性,而且成型時間較短,操作方法簡便,生產成本低,適用于交通量大的道路。添加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