氬(化學元素)編輯鎖定討論氬,非金屬元素,元素符號Ar。氬是單原子分子,單質為無色、無臭和無味的氣體。是稀有氣體中在空氣中含量 多的一個,由于在自然界中含量很多,氬是 早發現的稀有氣體。化學性極不活潑,但是已制得其化合物——氟氬化氫。氬不能燃燒,也不能助燃。氬的 早用途是向電燈泡內充氣。焊接和切割金屬也使用大量的氬。用作電弧焊接不銹鋼、鎂、鋁和其他合金的保護氣體,即氬弧焊。中文名氬英文名argon分子量外觀無色氣體發現人瑞利、拉姆賽元素符號Ar目錄1發現歷史2物理性質3化學性質4制備方法5主要用途氬發現歷史編輯固態氬氬曾經在1785年由亨利·卡文迪什制備出來,但卻沒發現這是一種新的元素;直到1894年,約翰·威廉·斯特拉斯和蘇格蘭的化學家威廉·拉姆齊才通過實驗確定氬是一種新元素。他們主要是先從空氣樣本中去除氧、二氧化碳、水汽等后得到的氮氣與從氨分解出的氮氣比較,結果發現從氨里分解出的氮氣比從空氣中得到的氮氣輕。雖然這個差異很小,但是已經大到誤差的范圍之外。所以他們認為空氣中應該含以一種不為人知的新氣體,而那個新氣體就是氬氣。[1]另外1882年,發現光譜中存在已知元素光譜無法解釋的譜線,但并沒有意識到那就是氬氣。氬的化學性質極其穩定,一般不與其它元素化合。棗莊比較好的高純氬
氬氣在空氣中的含量 多,也是 容易取得,因此相對就比較便宜,具有經濟效益。另外氬氣便宜的原因還有它是制造液氧和液氮的副產品,而由于它們兩個都是工業上重要的原料,生產很多,所以每年都有很多的液氬副產品。氬可用來制所謂氬燈。氬燈里填充的是純氬氣。這種燈光度較弱,耗電量低,比信號燈便宜。[6]氬氣常被注入燈泡內,因為氬即使在高溫下也不會與燈絲發生化學作用,從而延長燈絲的壽命。在不銹鋼、錳、鋁、鈦和其它特種金屬電弧焊接時、鋼鐵生產時,氬也用作保護氣體。棗莊比較好的高純氬氬不能燃燒,也不能助燃。氬的早用途是向電燈泡內充氣。
麥克斯韋說:“這些論文證明卡文迪許幾乎預料到電學上所有的偉大事實,這些偉大的事實后來通過庫侖和法國哲學家們的著作而聞名于科學界。”早在庫侖之前,卡文迪許已經研究了電荷在導體上的分布問題。1777年,他向皇家學會提出報告說:“電的吸引力和排斥力很可能反比于電荷間距離的平方,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么物體中多余的電幾乎全部堆積在緊靠物體表面的地方,而且這些電緊緊地壓在一起,物體的其余部分處于中性狀態。”他還通過實驗證明電荷之間的作用力。他還早于法拉第用實驗證明電容器的電容取決于兩極板之間的物質。他 早建立電勢概念,指出導體兩端的電勢與通過它的電流成正比(歐姆定律在1827年才確立)。當時還無法測量電流強度,據說他勇敢地用自己的身體當作測量儀器,以從手指到手臂何處感到電振動來估計電流的強弱。卡文迪許的重大貢獻之一是1789年完成了測量萬有引力的扭秤實驗,后世稱為卡文迪許實驗。他改進了英國機械師米歇爾(JohnMichell,1724~1793)設計的扭秤,在其懸線系統上附加小平面鏡,利用望遠鏡在室外遠距離操縱和測量,防止了空氣的擾動(當時還沒有真空設備)。他用一根39英寸的鍍銀銅絲吊一6英尺木桿。
而采用卡文迪許的測量結果通過計算可以求出萬有引力常量和地球的質量。亨利·卡文迪許扭秤實驗1789年,英國物理學家卡文迪許()利用扭秤,成功地測出了引力常量的數值,證明了萬有引力定律的正確。卡文迪許解決問題的思路是,將不易觀察的微小變化量,轉化為容易觀察的變化量,再根據變化量與微小量的關系算出微小的變化量[1]試驗示意圖如下:卡文迪許用一個質量大的鐵球和一個質量小的鐵球分別放在扭秤的兩端。扭秤中間用一根韌性很好的鋼絲系在支架上,鋼絲上有個小鏡子。用一道平行光照射鏡子,光點反射到一個很遠的地方,標記下此時光點所在的位置。用兩個質量一樣的鐵球同時分別吸引扭秤上的兩個鐵球。由于萬有引力作用。扭秤微微偏轉。但光源所反射的遠點卻移動了較大的距離。他用此計算出了萬有引力公式中的常數G。此實驗的巧妙之處在于將微弱的力的作用進行了放大。尤其是光的反射的利用。卡文迪許測得的引力常量G=*10^-11亨利·卡文迪許趣聞軼事編輯亨利·卡文迪許科學怪人亨利·卡文迪許據說卡文迪許很有素養,但是沒有英國的那種紳士派頭。他不修邊幅,幾乎沒有一件衣服是不掉扣子的;他不好交際,不善言談,終生未婚,過著奇特的隱居生活。氬通電之后發出紅紫色的光。
卡文迪許在1766年發表了他的篇論文《論人工空氣》“人工空氣”一詞為波義耳 ,用來指存在在某種物質中,通過化學反應可以釋放出來的氣體,如普利斯特里通過碳酸鹽與酸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在文章中卡文迪許在嚴格保持溫度和壓強條件的前提下,對當時已知的各種氣體的物理性質,特別是密度進行了嚴謹而細致的研究,這篇文章使他獲得英國皇家學會的科普利獎章。亨利·卡文迪許氫氣的發現卡文迪許于1781年采用鐵與稀硫酸反應而首先制得“可燃空氣”(即氫氣)他使用了排水集氣法并對產生的氣體進行了多步干燥和純化處理。隨后他測定了它的密度,研究了它的性質。他使用燃素說來解釋,認為在酸和鐵的反應中,酸中的燃素被釋放出來,形成了純的燃素-“可燃空氣”。之后當他得知普利斯特里發現在空氣中存在“脫燃素氣體”(即氧氣),就將空氣和氫氣混合,用電火花引發反應,得出這樣的結果“在不斷的實驗之后,我發現可燃空氣可以消耗掉大約1/5的空氣,在反應容器上有水滴出現。”隨后卡文迪許繼續研究氫氣和氧氣反應時的體積比,得出了。對于氫氣在氧氣中燃燒可以生成水這一點的發現權,當時曾引起了爭論。因為普里斯特利,瓦特,卡文迪許都作過類似的實驗。化學性質極不活潑,未形成任何化合物。坊子區附近高純氬批發
焊接和切割金屬也使用大量的氬。棗莊比較好的高純氬
工業用的氬大多就直接從空氣中提取。主要是用分餾法提取。而在火星的大氣中,氬-40以體積計算的話占有,而氬-36的濃度為5ppm;另外1973年水手號計劃的太空探測器飛過水星時,發現它稀薄的大氣中占有70%氬氣,科學家相信這些氬氣是從水星巖石本身的放射性同位素衰變而成的。卡西尼-惠更斯號在土星比較大的衛星,也就是泰坦上,也發現少量的氬。可從空氣分餾塔抽出含氬的餾分經氬塔制成粗氬,再經過化學反應和物理吸附方法分出純氬。[3]氬主要用途編輯用途氬氣 主要的用處就是它的惰性,可以保護一些容易與周圍物質發生反應的東西。雖然其他的惰性氣體也有這些特性,但是氬氣在空氣中的含量 多,也是 容易取得,因此相對就比較便宜,具有經濟效益。另外氬氣便宜的原因還有它是制造液氧和液氮的副產品,而由于它們兩個都是工業上重要的原料,生產很多,所以每年都有很多的液氬副產品。氬可用來制所謂氬燈。氬燈里填充的是純氬氣。這種燈光度較弱,耗電量低,比信號燈便宜。[6]氬氣常被注入燈泡內,因為氬即使在高溫下也不會與燈絲發生化學作用,從而延長燈絲的壽命。在不銹鋼、錳、鋁、鈦和其它特種金屬電弧焊接時、鋼鐵生產時,氬也用作保護氣體。[2]在高溫冶煉純金屬時。棗莊比較好的高純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