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太立合金介紹:高溫合金包括高溫鈷基合金:傳統的高溫合金材料分類可以從基體元素類型、合金強化類型、材料形式三個方面進行。1、按基體元素種類來分:鐵基高溫合金,鐵基高溫合金也可稱為耐熱合金鋼。其基體為鐵,加入少量的鎳、鉻等合金元素,耐熱合金鋼可根據其正常要求分為馬氏體、奧氏體、珠光體、鐵素體耐熱鋼。2、鎳基高溫合金:鎳基高溫合金的鎳含量大于一半,適用于1000℃以上的工況,采用固溶和老化工藝可極大提高鎳基高溫合金的抗蠕變性和抗壓強度。根據對高溫環境中使用的合金的分析,鎳基合金的使用遠遠超過鐵基和鈷基合金的有用性。20世紀30年代末期,由于活塞式航空發動機用渦輪增壓器的需要,開始研制鈷基高溫合金。硬質司太立合金生產廠家
司太立堆焊合金含鉻25-33%,含鎢3-21%,含碳0.7-3.0%。,隨著含碳量的增加,其金相組織從亞共晶的奧氏體+M7C3型共晶變成過共晶的M7C3型初生碳化物+M7C3型共晶。含碳越多,初生M7C3越多,宏觀硬度加大,抗磨料磨損性能提高,但耐沖擊能力,焊接性,機加工性能都會下降。被鉻和鎢合金化的司太立合金具有很好的抗yang化性,抗腐蝕性和耐熱性。在650℃仍能保持較高的硬度和強度,這是該類合金區別于鎳基和鐵基合金的重要特點。司太立合金機加工后表面粗糙度低,具有高的抗擦傷能力和低的摩擦系數,也適用于粘著磨損,尤其在滑動和接觸的閥門密封面上。但在高應力磨料磨損時,含碳低的鈷鉻鎢合金耐磨性還不如低碳鋼,因此,價格昂貴的司太立合金的選用,要有專業人士的指導,才能發揮材料的潛力。北京實驗用司太立合金粉末司太立是一種能耐各種類型磨損和腐蝕以及高溫氧化的硬質合金。
主流的司太立合金零件采用離心鑄造工藝制造,并通過精煉和澆注中間合金獲得。由于工藝成熟、效率高、重復性好,該工藝在業界得到普遍應用。Stellite7、8、21、31、208、250和251這七種合金都是低碳合金,基體采用鉬、鎳、鈮等元素強化。雖然它們的室溫硬度較低,但它們在冷卻后硬度會增加。它們具有極好的耐高溫腐蝕性能、抗熱震性、高溫強度和較佳的延展性,常溫下可達8%~10%。可機加工。常用于燃氣輪機葉片、黃銅鑄造模具和擠壓模具。Stellite208于鍛模,Stellite250和251于爐內各部位。
合金的第二相如碳化物的含量、形態和分布對耐磨性也有影響。由于鉻、鎢和鉬的合金碳化物分布于富鈷的基體中以及部分鉻、鎢和鉬原子固溶于基體,使合金得到強化,從而改善耐磨性。在鑄造司太立合金中,碳化物顆粒尺寸與冷卻速度有關,冷卻快則碳化物顆粒比較細。砂型鑄造時合金的硬度較低,碳化物顆粒也較粗大,這種狀態下,合金的磨料磨損耐磨性明顯優于石墨型鑄造(碳化物顆粒較細),而粘著磨損耐磨性兩者沒有明顯差異,說明粗大的碳化物有利于改善抗磨料磨損能力。司太立合金工件的磨損在很大程度上受其表面的接觸應力或沖擊應力的影響。
司太立合金的牌號有哪些?司太立合金的典型牌號有:Stellite1,Stellite4,Stellite6,Stellite8,Stellite12,Stellite20,Stellite31,Stellite100等。在我國,主要對司太立高溫合金研究比較深入和透徹。與其它高溫合金不同,司太立高溫合金不是由與基體牢固結合的有序沉淀相來強化,而是由已被固溶強化的奧氏體fcc基體和基體中分布少量碳化物組成。鑄造司太立高溫合金卻是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碳化物強化。純鈷晶體在417℃以下是密排六方(hcp)晶體結構,在更高溫度下轉變為fcc。司太立合金的典型牌號有Stellite20。北京實驗用司太立合金粉末
傳統的高溫合金材料分類可以從基體元素類型、合金強化類型、材料形式三個方面進行。硬質司太立合金生產廠家
司太立合金機加工后表面粗糙度低,具有高的抗擦傷能力和低的摩擦系數,也適用于粘著磨損,尤其在滑動和接觸的閥門密封面上。但在高應力磨料磨損時,含碳低的鈷鉻鎢合金耐磨性還不如低碳鋼,因此,價格昂貴的司太立合金的選用,必須有專業人士的指導,才能發揮材料的至大潛力。國外還有用鉻,鉬合金化的含Laves相的司太立堆焊合金,如Co-28Mo-17Cr-3Si和Co-28Mo-8Cr-2Si。由于Laves相比碳化物硬度低,在金屬摩擦副中與之配對的材料磨損較小。硬質司太立合金生產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