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濕性
自吸:已飽油巖樣放入吸水儀中,如果巖石親水,毛細作用下,水將自動吸入巖石將巖石中的油驅替出來,驅替出的油浮于儀器頂部,體積能夠直接讀出;如果巖石有親油能力,則使用飽水巖樣,置入油中,倒置讀出驅出水量;由于巖石具有非均質性,既親油又親水,一般同一巖樣重復做吸水驅油和吸油驅水實驗;自吸離心法:除自吸外,利用離心機產生離心力將巖心毛管中可流動的液體排除,得到總的可流動毛管體積:水排比=自動吸水量/(自動吸水量+離心吸水(排油)量);油排比=自動吸油量/(自動吸油量+離心吸油(排水)量);自吸驅替法:與自吸離心法相似,不同在于將離心機旋轉產生的離心力改為將巖心裝入巖心夾持器中加壓進行驅替;實驗步驟:飽油(含束縛水)巖樣自吸水,測排油量C,巖心放入夾持器,水驅油測油量D;水驅后(含殘余油)自吸油,測排水量A,巖心放入夾持器,油驅水測水量B。油潤濕指數=A/(A+B)水潤濕指數=C/(C+D) 水泥基材料-土壤-巖芯等多孔介質磁共振分析儀可用于可動與不可動(固體)有機質隨溫度和壓力的變化分析。磁共振水泥基材料-土壤-巖芯等多孔介質應用研究
土壤中的水分傳輸機制與土壤污染 水分進入土壤后,將立即滲透至水分不受約束的區域,如不受約束的有機質中,形成凝膠相,不受約束礦物顆粒(粘土)的微孔中,顆粒與顆粒之間的孔隙中(中孔、大孔/毛細孔中),這一過程很短。然而隨著水分的進入,土壤的組分單元將與水分產生相互作用,如水分滲透進有機質與礦物顆粒的結合界面,從而阻斷之間的氫鍵連接、離子鍵連接、共價鍵連接等,甚至還伴隨著水解作用的產生,隨著這些約束的破壞,其產物如分離出的有機質和礦物顆粒進一步吸水,從而極終達到水分傳輸分布的平衡狀態,當如土壤失水干燥時,上述過程使可逆的,伴隨著凝膠相失水坍塌、有機質與礦物質在界面作用下,重新分型聚集,封閉微孔等。這一微孔打開/封閉的過程,將極有可能使污染物在土壤中聚集,從而形成土壤污染。MAGMED系列水泥基材料-土壤-巖芯等多孔介質分析系統水泥基材料-土壤-巖芯等多孔介質磁共振分析儀可對混泥土水化養護進行分析。
核磁共振是指處于靜磁場中的具有自旋屬性的原子核。如氫(1H)、氟(19F)、碳(13C)等。在另一交變磁場作用下自旋能級發生塞曼分裂。共振吸收某一特定頻率的射頻輻射的物理過程。低場核磁共振是一種正在興起的快速無損檢測技術。具有測試速度快。靈敏度高、無損、綠色等優點。已廣闊應用在食品品質控制、非酒精性脂肪肝等代謝疾病、石油勘探、水泥水化過程分析、水泥基材料不同配方選擇、土壤水分物性及孔隙物性研究、土壤固體有機質探測、非常規巖芯總體孔隙度及有效孔隙度檢測、油水氣飽等水泥基材料、土壤、巖芯等多孔介質領域。 低場核磁設備一般采用永磁體。測試樣品介于兩磁極中心。通過特殊的激勵與信號處理即可得到穩定的核磁共振信號。主要測試參數包括縱向弛豫時間、橫向弛豫時間、自擴散系數等。其體積與重量較小。易于移動。而且操作簡單。易于維護。
PM-1030 是用于測試水泥和混凝土樣品的臺式磁共振分析系統,儀器采用磁共振電子控制中心部件,配備的數據采集和分析軟件。主要用于對水泥、混凝土和巖石材料中水分物性、孔隙物性、水化過程、干燥過程、水分遷移等的測量分析,材料的微觀結構,裂縫變化,對水分的吸收,酸腐蝕研究,鹽類在孔隙中的形成,致密水泥中的強力束縛水和水分對混凝土物理參數的影響。
本應用實驗是干燥的灰水泥樣本1-2與白水泥樣本2-1CPMG(T2)信號與反演譜。主峰區域表示束縛水含量,其中白水泥樣品中在主峰左側出現一個額外的T2峰,可能為樣品中結合水產生(進一步分析可參照下述T1-T2二維譜圖),其中灰水泥樣本主峰對應的弛豫時間(0.169ms)相較白水泥樣本主峰(0.442ms)左移,可能的原因為灰水泥樣本中含有鐵磁質。 水泥基材料-土壤-巖芯等多孔介質磁共振分析儀可用于非常規巖芯中油和水的溫度壓力特性檢測分析。
非常規巖芯核磁共振分析儀靜態測量參數 1)總體孔隙度及有效孔隙度; 2)油水氣飽和度; 3)總體有機質含量(TOC); 4)可動與不可動(固體)有機質含量; 5)巖芯經過其他處理前后對比; 非常規巖芯核磁共振分析儀動態測量參數 1)天然氣在巖芯中的各種狀態(自由氣、孔隙氣、凝結氣); 2)可動與不可動(固體)有機質隨溫度和壓力的變化; 3)巖芯中油和水的溫度壓力特性; 4)液體驅替對巖芯的影響; 5)產油和產氣過程的實時模擬檢測; 6)巖芯在驅替過程中滲透率的變化;巖石和土體是天然形成的多孔介質材料。磁共振水泥基材料-土壤-巖芯等多孔介質應用研究
水泥基材料-土壤-巖芯等多孔介質磁共振分析儀可對水泥基材料對水分的吸收及酸腐蝕進行研究。磁共振水泥基材料-土壤-巖芯等多孔介質應用研究
低場時域核磁共振技術(弛豫時間理論)以其無損、無侵入、檢測時間短、可檢測至更加微觀的維度等特點,在土壤分析領域的應用越來越被科研工作者關注,尤其在土壤孔隙表征方面,包括孔徑大小測量、孔徑分布分析等。與X-Ray計算機斷層掃描技術(X-Ray Computed tomography)相比,低場時域核磁共振技術檢測更快,可對土壤中的納米級孔隙進行定量分析,可用于研究土壤不同系統中的水動力學研究,如陶土/水系統、有機物/水系統等。核磁共振弛豫理論應用在70年代極先被引入土壤研究領域,用于測量土壤樣品中的水含量,之后隨著技術理論的越來越成熟,應用范圍越來越廣,如泥煤樣品中水的表征、水與土壤的相互作用、有機物與土壤的相互作用等。而對于土壤孔隙特征的表征應用則開始于90年代,從極初的輔助定性分析,到精確定量表征,從精度要求不高的大尺寸孔隙表征,到納米級孔隙的分布研究,從單一的表征孔隙,到研究土壤中溶質變化、土壤中有機質和陶土膨脹對孔隙影響的系統研究,與土壤科學研究領域傳統方法相比,低場時域核磁共振技術正以其獨特的技術先進性,成為土壤科學研究領域越來越重要的研究手段和方法。磁共振水泥基材料-土壤-巖芯等多孔介質應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