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頻電流經由發射系統傳遞至天線,隨后發射天線將其向外部輻射,接收天線的作用相反。隨著電子技術和半導體技術迅猛發展,汽車防撞系統能夠選用體積更小、適合大量生產的微帶天線。同時,毫米波的波長范圍使得系統波束設計得比較窄,天線排列更緊密。射頻部分主要由功率放大器、混頻器等電子器件組成。VCO生成高頻調制信號,信號經過功率放大器放大到足夠的功率來進行發射,另一部分和接收信號進行混頻。信號處理部分是汽車輔助系統重要的部分,由信號調制、數字信號處理等部分組成。接收信號經過一系列的處理和分析計算出目標的狀態信息,以便于系統對目標的探測和追隨。平時用的無線電是低于300Mhz的頻段,主要是AM,FM廣播使用。山東車用毫米波雷達預警系統
同厘米波導引頭相比,毫米波導引頭具有體積小、質量輕和空間分辨率高的特點。與紅外、激光、電視等光學導引頭相比,毫米波導引頭穿透霧、煙、灰塵的能力強,具有全天候(大雨天除外)全天時的特點。毫米波雷達可以全天候工作,不受天氣狀況的影響,而惡劣的氣候環境正是導致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與光波相比,它們利用大氣窗口(毫米波與亞毫米波在大氣中傳播時,由于氣體分子諧振吸收所致的某些衰減為極小值的頻率)傳播時的衰減小,受自然光和熱輻射源影響小。山東車用毫米波雷達預警系統車速度大于前車速度,有撞擊可能,速度越大,提醒距離越遠。
毫米波雷達芯片出貨量快速增長。根據目前裝配毫米波雷達的車型測算,2017年預計毫米波雷達國內出貨量可達1000萬顆,市場規模50億。毫米波雷達市場空間大,國內近兩年涌現出多家相關公司。研發高級駕駛輔助系統及無人駕駛系統中的關鍵器件,是掌握車載毫米波雷達整套關鍵技術的公司。以毫米波雷達技術為平臺,專業從事毫米波雷達傳感器智能應用產品研究、生產與銷售的高科技型企業。24G毫米波雷達用MMIC商用是國內單獨量產產品,77G的MMIC還處于研發測試階段。
裝配數量的激增也讓車載攝像頭成為新的產業藍海,要知道實現ADAS就需要6個攝像頭,而特斯拉實現的L3級別的自動駕駛更是用到了8顆攝像頭。市場研究機構HIS預測稱,2020年車載攝像頭的出貨量將達到8700萬顆。因此,不管是前裝市場還是后裝市場,車載攝像頭的市場規模都不會小。車載攝像頭在自動駕駛領域確實具備很多獨特的優勢。其是單獨能夠清楚分辨和識別道路目標的傳感器,在復雜的運動路況環境下都都能保證采集到穩定的數據,且對于像素要求并不高,30萬-120萬像素就能夠滿足,因此價格方面有很大優勢。車載毫米波雷達除了對同向正常行駛的車輛,同時對插隊車輛,橫穿車輛均能很好探測。
我們知道雷達使用的是電磁波,電磁波這個媒介決定了微波雷達區別于超聲、聲吶等方式。電磁波是交變電磁場,在自由空間傳播,這個電磁場交變的頻率決定了雷達的基本屬性。平時用的無線電是低于300Mhz的頻段,主要是AM,FM廣播使用。而微波頻段是通信和雷達使用的主要頻段,這是個很寬的頻,有300Mhz--300GHz,毫米波是微波的一個子頻段。毫米波這個波段頻率很高,但是這個頻段里很多頻率區域的電磁波在空氣里傳播很容易被水分子、氧氣吸收,所以可用的就是幾個典型的頻段,24、60、77、120GHz。當然24GHz很特別,他嚴格來講不是毫米波,因為它的波長在1cm左右。但是它是早被利用的。現在各個國家把24GHz劃出來可以民用,77GHz劃分給了汽車防撞雷達,24Ghz也在汽車里用得早,關于車載雷達原理,后面還會重點介紹。車前碰撞預警毫米波雷達則克服了紅外、激光、攝像頭。山東車用毫米波雷達預警系統
前方探測傳感器采用寬波束毫米波雷達,覆蓋范圍為前方70度角度內200米距離內的多32個目標。山東車用毫米波雷達預警系統
目前汽車領域主要有三種毫米波雷達:短距的sRR、中距的MRR和長距的LRR。SRR目前價格大約45-60美元一只,MRR大約45美元,LRR大約80-90美元。車載雷達的頻率主要分為24GHz頻段和77GHz頻段,其中77gHz頻段表示著未來的趨勢:這是國際電信聯盟專門劃分給車用雷達的頻段。嚴格來說77GHz的雷達才屬于毫米波雷達,但是實際上24GHz的雷達也被稱為毫米波雷達長距離與中距離毫米波雷達都是77GHz,短距離是24GHz。其中,77GHz毫米波雷達主要用在車的正前方,用于對中遠距離物體的探測,24GHz毫米波雷達一般被安裝在車側方和后方,用于盲點檢測,輔助停車系統等。山東車用毫米波雷達預警系統
寧波探譜汽車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汽摩及配件,是一家生產型公司。公司自成立以來,以質量為發展,讓匠心彌散在每個細節,公司旗下毫米波雷達,電子后視鏡與雷達集成,駕艙域控制器,平臺化產品應用的車輛EC深受客戶的喜愛。公司秉持誠信為本的經營理念,在汽摩及配件深耕多年,以技術為先導,以自主產品為重點,發揮人才優勢,打造汽摩及配件良好品牌。寧波探譜秉承“客戶為尊、服務為榮、創意為先、技術為實”的經營理念,全力打造公司的重點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