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節地生態葬獎補制度,《意見》明確,指導和推動有條件的地方建立節地生態安葬獎補制度,把樹葬、海葬、格位存放等不占或少占地方式,以及土葬區遺體深埋不留墳頭等生態葬法,納入獎補范圍,鼓勵大家積極參與。大家有意愿且有條件的地區,可為不保留骨灰者建立統一的紀念設施,利用重要傳統節日組織開展祭奠活動,緬懷逝者、教育后人。各地可結合實際情況,積極探索建立環保殯葬用品補貼制度,對帶頭推行無毒、可降解環保用品的殯葬服務單位或使用者親屬,給予適當獎勵或補貼,推動環保殯葬用品的推廣應用。生態節地葬過程盡量不使用化學物質,較大限度降低對環境的污染。南橋草坪葬生態節地葬規定
從物質上來說,有關部門的補貼舉措,一方面是一種正向引導,另一方面是以物質補貼的形式,對逝者的遺愿和生者的意愿充滿敬意的一種厚待。所以,從儀式上、精神上、物質上各方面來說,生態葬既不簡單也不簡約,何來“薄葬”之稱?節地生態安葬是指以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為價值導向,鼓勵和引導人們采用樹葬、海葬、深埋、格位存放等不占或少占土地、少耗資源、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的方式安葬骨灰或遺體,使安葬活動更好地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黃浦生態節地葬價位節地葬趨勢:從傳統墓地到生態公園,實現生死共存。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觀念的轉變,生態節地葬將會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和推崇。作為這一理念的實踐者和推廣者,將繼續為上海乃至全國的市民提供一個和諧、寧靜、環保的安息之地。一、骨灰節地型墓位安葬,指在安葬設施內采用節地型墓位安葬骨灰的一種形式。骨灰節地型墓位的標準為:安葬骨灰的單獨墓位和合葬墓位的占地面積小于1m,墓碑高度(碑額至地面的距離)低于0.8 m。二、骨灰植樹(花、草等)安葬,指在安葬設施內不設硬質墓穴和墓碑,使用可降解容器或直接將骨灰藏納土中,以植樹(花、草等)為主要標識(或設置其他小型標識物)安葬骨灰的一種形式。
未來:做好正面宣傳,持續優化服務。節地生態葬要如何發展得更好?“這個行業比較特殊,宣傳渠道比較少,”孫志兵認為,節地生態葬想要發展得更好,離不開正面引導與宣傳,“好的風氣多了,不好的自然也就會變少。”同時,他還希望相關主管部門能夠加大引導與政策支持。他認為,節地生態葬已經成為大趨勢,從業者應該主動積極配合相關政策,主動升級轉型,“殯葬是剛需,目前有關部門在大力推廣惠民殯葬,作為經營者,也需要提升自身的服務,推進升級轉型。”生態葬優勢:減輕家庭負擔,促進社會和諧。
海葬,海葬是將骨灰撒入大海的一種葬法。骨灰撒海,沖破了傳統的“入土為安”觀念。人從自然中來,又回到自然中去。海葬是繼墓葬以后的又一次重大革新,是人類思想的一大飛躍,是社會文明的一大標志。海葬有利于節約土地、發展經濟,有利于移風易俗,有利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骨灰撒大海,情意留人間。樹葬,現代樹葬是殯葬的一種新形式,就是人們以認養綠地的辦法,植一些樹木,將親人的骨灰撒在樹下。現代樹葬較大的特點就在于,它的地面是沒有任何殯葬設施的,而是以紀念樹或自然石為標記。生態葬強調遺體直接回歸自然,減少環境污染。黃浦生態節地葬價位
生態葬介紹:一種符合生態理念、綠色環保的殯葬模式。南橋草坪葬生態節地葬規定
生態葬為何越來越被社會接受?生態葬不是新生事物。1997年有關部門《殯葬管理條例》頒布實施,明確“在實行火葬的地區,國家提倡以骨灰寄存的方式以及其他不占或者少占土地的方式處理骨灰”。2016年,民政部等9部委聯合印發《關于推行節地生態安葬的指導意見》,這是全國頭一個推行綠色殯葬的文件。據統計,2019年杭州主城區生態葬數量為188例,2020年為312例;2021年,全市選擇生態葬的數量為443例,2022年為431例。今年,只選擇江葬的就有441例。截至目前,杭州累計有3195位逝者的骨灰撒入錢塘江。南橋草坪葬生態節地葬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