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書法藝術,可分初唐、中唐、晚唐三個時期。初唐以繼承為主,尊重法度,刻意追求晉代書法的勁美。中唐不斷創(chuàng)新,極為昌盛。晚唐書藝亦有進展。唐代ZUI高學府有六種,即國子監(jiān)、太學、四門學、律學、書學、算學。其中書學,專門語養(yǎng)書法家和書法理論家,是唐代的創(chuàng)舉。歷朝名家輩出,燦若繁星。如初唐的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等;中唐的顏真卿、柳公權等,都是書法大家。晚唐有王文秉的篆書,李鶚的楷書和楊凝式的“二王顏柳”余韻。 草書的誕生,在書法藝術的發(fā)展史上有著重大意義。南京小學生書法視頻
墨色組合美結(jié)體墨色組合的藝術性,主要是指其組合的秩序性。作為藝術的書法,它的各種色彩不能再是雜亂無章的,而應是非常有秩序的。這里也有些共同的美學原則,要求書者予以遵守。如重點原則、漸變原則、均衡原則,等等。書法結(jié)體的墨色組合,主要涉及兩個方面:一是對背景底色的分割組合。人們常說的“計白當黑”,就是這方面的內(nèi)容。二是點畫結(jié)構的墨色組合。從作品的整體效果來看,不但要注意點畫墨色的平面結(jié)構,還要注意點畫墨色的分層效果,從而增強書法的表現(xiàn)深度。 紹興小學生書法作品書法植根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土壤,傳統(tǒng)文化是書法賴以生存、發(fā)展的背景。
明末書壇的放浪筆墨,狂放不羈。憤世嫉俗的風氣在清初進一步延伸,如朱傅山等人的作品仍表現(xiàn)出自我內(nèi)在的生命和一種不可遇止的情緒表現(xiàn)。這一點在中期“揚州八怪”的身上又一次復現(xiàn)。于此同時,晚明的帖學統(tǒng)也同時進一步光大發(fā)揚,姜英,張照,劉墉,王文治,梁同書、翁方綱等人在刻意尊傳統(tǒng)的時候,力圖表現(xiàn)出新面貌,這就使帖學的頹勢不可避免地出現(xiàn)了。正此時,金石出土日多,士大夫從熱衷于尺牘轉(zhuǎn)而從事金石考據(jù)之學,一時朝野內(nèi)外,學碑才趨之若鶩,ZUI后成為清朝書壇的發(fā)民主流,加之阮元,包世臣。康有為大力張揚,碑學作為一種與帖學相抗衡的書學系統(tǒng)而存在。當時ZHU名的書家如金農(nóng)、張船山、鄧石如、何紹基、趙之謙、吳昌碩、張裕釗、康有為等紛紛用碑意寫字作畫,達到了盡性盡理。璀璨奪目的境地。可謂是中國書法文化的一在景觀。如果說,帖學家們力圖尋找質(zhì)的愿望沒有實現(xiàn)的話,那么這種愿望在碑學那里實現(xiàn)了。
點畫結(jié)構美點畫結(jié)構美的構建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指各種點畫按一定的組合方式,直接組合成各種美的獨體字和偏旁部首。二是指通過將各種部首,再按一定的方式組合成各種字形。中國字的部首組合方式無非是左右式、左中右式,上下式、上中下式,包圍式、半包圍式等幾種。這些原則主要是比例原則、均衡原則、韻律原則、節(jié)奏原則、簡潔原則,等等。這里特別要提的就是比例原則,其中黃金分割比又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比例,對點畫結(jié)構美非常重要。 東漢時期出現(xiàn)了專門的書法理論著作。
從價值觀念上講,品德高尚的人的書法作品價值就高。諸如,立身清廉的王羲之,風毅雄特的顏魯公,秉性剛強的柳公權,愛國名將岳飛等,都是人品高尚,為后人所崇的書法大家,他們的墨跡也都是永垂千古,成為無價之寶。相反,蔡京、秦檜之類的字也不錯,并名噪一時,但因他們品德惡劣,故字與人同臭,無一字傳世。這正如古人說的:"書品即人品。"這是其一。其二,中國傳統(tǒng)道德觀是"和為貴",而書法藝術不論是筆法、字法、章法、墨法都是要達到"和而不同"的有機統(tǒng)一,以表達人們的美感。 中國書法的五種主要書體,篆書體、隸書體、楷書體,行書體,草書體。泰州啟功書法作品
書法現(xiàn)代性的精神是指當代書法藝術所體現(xiàn)。南京小學生書法視頻
臨寫習書者對照書法原帖,在另外一張紙上盡可能和原作模樣一模一樣的書寫出來。臨寫必須運用科學的方法,許多愛好書法的人遲遲未能邁入書法圣殿的大門,就在于他們沒有掌握科學的臨寫方法。漢字臨寫的根本原理——五千年來的書法家無數(shù),他們雖然留下了相當多的書法佳作,但是卻沒有留下寫字的科學方法,例如為什么臨寫的像?為什么臨寫的不像?來自大連的小學教師劉向東提出了漢字臨寫的根本原理,撰寫了《漢字臨寫大揭秘》一書,從而解決了漢字臨寫的根本難題。這一方法不但適合于漢字的臨寫,也適合于世界上一切文字的臨寫。《漢字臨寫大揭秘》一書是中國書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南京小學生書法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