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發展,物聯網、傳感器和自動化技術也進入了新型魚菜共生生態養殖系統的構建當中。養殖戶根據自身種植植物和養殖魚類的特點來研發集成性計算機控制系統,配備智能化設施,進一步提升魚菜共生技術的智能化水平。智能化管理系統可實時監測水質及微生物、藻類的生長情況;可以利用計算機智能控制系統進行智能投喂,科學控制魚類餌料投喂量;可以實現自動化噴水和水質調控,通過水質檢測及時發現魚類潛在的病蟲害風險,科學控制光照時間,全方面促進魚菜共生技術向智能化轉型,降低勞動力投入,提升養殖戶收入。建立有效反饋渠道及時收集用戶意見,以便不斷改進服務質量。廣東庭院魚菜共生系統模式
魚菜共生系統是一種結合了水產養殖和水培技術的可持續農業模式,它通過生態設計實現了養魚和種菜的互利共生。以下是一些關于魚菜共生系統的經典語錄和理念:1.魚菜共生系統通過微生物的作用,將魚的排泄物轉化為植物可吸收的營養,實現了養魚不換水、種菜不施肥的生態共生效應。2.這種系統不僅提高了水的利用率,避免了對環境的污染,還為家庭提供了新鮮的蔬果,是一種可持續的農業發展方式。3.魚菜共生讓動物、植物、微生物三者之間達到一種和諧的生態平衡關系,是有效解決農業生態危機的創新方法。山東陽臺魚菜共生系統組織志愿者參與維護工作,加深他們對于環保事業的重要性的認識。
大棚也是生物多樣性的世界,棚上有蜜蜂飛舞、水中有魚自由游弋,地里的水果、蔬菜色彩繽紛,還有土里勤勞的蚯蚓。它們各自扮演著自己的角色,各司其職。蜜蜂忙著授粉、蚯蚓忙著松土,而魚兒們擔當起蔬菜質量檢驗員的職責,由于在養魚池里不能使用化肥和農藥,因此生產出來的蔬菜是有機蔬菜,并且品質提升也帶來價格提高。據了解,立體栽培模式增加了13.4%的大棚蔬菜種植面積,蔬菜年產量相比傳統種植模式增加了4茬,棚內養魚年收入也可觀。在增收的同時,還較大程度上節省了種菜、養魚的耗水量,實現了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
減少魚病。通過水上田園技術,池塘水環境得到修復,水體變瘦,不利于寄生蟲和病原菌生長,客觀上減少了寄生蟲和病原菌密度,降低了魚發病的風險。提升水產品質量。水好了,魚生病的次數少了,用藥量必然減少,不僅能夠節省藥費開支,重要的是少用藥也有利于保證水產品質量安全。實施魚菜共生技術的魚類品質比未實施魚菜共生技術的魚類品質好,這也是好水養好魚的道理。為魚提供遮陰避暑場所。池塘水面設置浮床種植植物后,在夏秋高溫季節的遮陰作用明顯,一些底層魚類,如斑點叉尾鮰、云斑鮰、黃顙魚等特別喜歡在浮床下活動。提升池塘景觀效果。在學校開展魚菜共生項目,可以激發學生對科學與自然的興趣。
魚菜共生系統對消費者較有吸引力的地方有三點:首先,種植方式可自證清白。因為魚菜共生系統中有魚存在,任何農藥都不能使用,稍有不慎會造成魚和有益微生物種群的死亡和系統的崩潰。其次,魚菜共生脫離土壤栽培,避免了土壤的重金屬污染,因此魚菜共生系統蔬菜和水產品的重金屬殘留都遠低于傳統土壤栽培。然后,魚菜共生系統蔬菜有特有的水生根系,如果魚菜共生農場帶著根配送的話,消費者很容易識別蔬菜的來源,避免產生這個菜是不是來自批發市場的疑慮。定期舉辦展覽向公眾展示成果,加深他們對此項目認知程度。山東陽臺魚菜共生系統
魚菜共生還能夠吸引自然捕食者,有助于控制害蟲數量。廣東庭院魚菜共生系統模式
魚菜共生技術簡介:(一)魚萊共生概念,魚菜共生是一種新型的復合耕作體系,把水產養殖(Aquaculture)與水耕栽培(Hydroponics)結合起來形成有機循環的生態系統,結合計算機控制技術實現魚菜共生自動智能化管理,實現養魚不換水而無水質憂患,種菜不施肥而正常成長的生態共生效應。(二)魚菜共生原理:在傳統的水產養殖中隨著魚的排泄物積累,水中的氨氮含量增加,毒性越來越大,需要定期換水,以維持水質干凈、延續產能:水耕栽培是一種無土栽培的耕作方式,能夠穩定一年四季的產量,需調配營養液供植物吸收,但必須排放的廢棄營養液中的化學肥料會造成環境污染。廣東庭院魚菜共生系統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