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家住越城區團結社區的86歲袁姓老人遵從伴侶遺愿選擇海葬,并將一萬元海葬補助通過“小額慈善冠名基金”捐出,定向幫助社區困難家庭,引發熱議。隨著社會的進步發展,人們對環境保護的意識增強,埋葬逝者的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誕生了許多新型的節地生態安葬方式。什么是節地生態安葬?節地生態安葬,就是以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為價值導向,鼓勵和引導人們采用樹葬、海葬、深埋、格位存放等不占或少占土地、少耗資源、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的方式安葬骨灰,使安葬活動更好地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生態節地葬過程盡量不使用化學物質,較大限度降低對環境的污染。上海樹葬生態節地葬哪家好
“網絡云祭掃”“代客祭掃”等也滿足了不同人群的祭掃需求。昨天(4日),全國共有1309個網絡祭掃平臺提供網絡祭掃服務,共為188.28萬人次提供網絡方式祭掃服務。天津市第二殯儀館業務一科負責人薛立霞:市民因各種特殊原因不能現場祭掃的,我們可以提供代祭服務,由專業的主持人致追思詞,并將代祭服務的視頻發給家屬。移風易俗和綠色殯葬理念正逐步深入人心,自愿選擇生態安葬方式的人數也呈快速增長趨勢。民政部社會事務司殯葬管理處處長張曉峰:越來越多的人選擇樹葬、花葬、草坪葬、海葬等生態安葬的方式。鼓勵殯葬機構通過增設服務窗口、延長工作時間、創新服務方式等方面為大家提供便捷的服務。為進一步推行綠色殯葬,中山市于2024年5月23日印發《中山市節地生態安葬補貼實施辦法》,辦法自公布之日起,有效期為5年。閔行骨灰生態節地葬面積選擇生態葬也可以減輕家庭的經濟負擔,葬禮費用通常較為合理。
民政部:骨灰植樹等生態殯葬費將補貼減免,在我國,采用骨灰植樹、撒海等綠色殯葬方式安葬親人,既環保,喪葬費用也將逐步由有關部門補貼減免。民政部印發《2012年清明節工作方案》,提出2012年將大力倡導綠色殯葬,要求各級積極組織開展骨灰植樹、撒海等群體性活動,推廣小型墓、壁葬、寄存等節地殯葬方式。同時,民政部提出,年底前,基本殯葬服務無償,要覆蓋全國低收入人群。相關負責人介紹,低收入人群,主要包括城鄉低保對象、農村五保供養對象、重點優撫對象和城市“三無”對象。
“我父親生前聊過這個話題,他當時就說,不用買地,直接撒在海里。”雖然也聽到了不理解的聲音,但在與家人商議后,周女士在當地民政部門報名參加了集體海葬儀式。“選擇海葬的方式送親人然后一程是對的,雖然有‘入土為安’的老規矩,但是我覺得不用再經歷這人世間的苦楚,就放他自由吧,歸入大海,萬里浩瀚,天地長輝,海在魂在。”回來后的周女士在社交平臺寫下了她的感想。她告訴記者,以后每年都會帶著鮮花去海邊住幾天,“不僅思念親人,也能‘陪陪他’。”普及生態葬,有利于推動殯葬業轉型升級,實現綠色發展。
生態葬距離“深入人心”還有多遠?預計2035年左右,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突破4億,在總人口中占比超過30%,社會進入重度老齡化階段。林軍認為,當前節地生態安葬在推進過程中依然存在不小難度,其中較需要突破的是傳統喪葬觀念帶來的障礙和安葬形式創新上的不足,需以轉變觀念先行,同時做好設施建設、服務優化等方面的工作。參加海葬活動的潘先生送走了沒有后人的大哥。他說,福州的公益海葬活動不花一分錢,活動開展也井然有序,唯獨感覺親人骨灰撒進海里后,心里空蕩蕩的,似乎少了些許寄托。生態葬特點:注重生態平衡,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徐匯環保生態節地葬設計
生態葬的特點:簡約、自然、和諧、環保。上海樹葬生態節地葬哪家好
2012年3月民政部相關負責人介紹,為推動綠色殯葬,對接受節地殯葬服務或不保留骨灰的人群,以及土葬革新區自愿火化的,實行有關部門獎勵、補貼,建立起覆蓋城鄉居民的多層次殯葬救助保障體系。觀點一認為生態葬就是不保留骨灰或遺體無害化處理后進行深埋的葬法。 骨灰生態葬的提出者集中在我國東部經濟發達地區,這些地區火化率高骨灰生態葬從倡導以來贏得了大家的積極響應和支持。觀點二認為“生態葬重點實現解決城市人口的殯葬問題”作為推行生態葬的目標。上海樹葬生態節地葬哪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