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民政局社會事務處工作人員蔣增鋼告訴記者,一直以來,杭州市積極推動節地生態安葬設施建設,推廣各類節地生態葬式葬法。如自1989年起組織集中江葬30次,在臨平區建成我省較大的骨灰存放設施“安賢百年居”,在余杭區打造“是墓不見墓”集旅游和生命紀念于一體的“徑山如意陵園”;在臨安區創新推廣公益性壁葬公墓;在建德市全域推進骨灰堂建設……逐步引導人員“終歸自然”的生命理念。政策引導與觀念轉變之下,選擇節地生態葬的人數在逐年增加。生態節地葬體現了對自然生態的尊重與回歸,符合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上海低碳生態節地葬陵園
海葬,海葬是將骨灰撒入大海的一種葬法。骨灰撒海,沖破了傳統的“入土為安”觀念。人從自然中來,又回到自然中去。海葬是繼墓葬以后的又一次重大革新,是人類思想的一大飛躍,是社會文明的一大標志。海葬有利于節約土地、發展經濟,有利于移風易俗,有利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骨灰撒大海,情意留人間。樹葬,現代樹葬是殯葬的一種新形式,就是人們以認養綠地的辦法,植一些樹木,將親人的骨灰撒在樹下。現代樹葬較大的特點就在于,它的地面是沒有任何殯葬設施的,而是以紀念樹或自然石為標記。徐匯綠色生態節地葬什么位置好生態葬介紹:一種順應自然、尊重生命的殯葬方式。
市民對葬式葬法的選擇,不僅受到有關部門的服務優化及大力倡導的影響,還有市民們殯葬觀念的改變。“厚養禮葬”的觀念深入人心,表現在對父母的贍養方面,更加注重生前盡孝,喪事辦理從鋪張隆重到簡約莊重,辦喪更加理性。“我們有句老話叫‘塵歸塵,土歸土’,但到底怎么算‘歸’呢?生態葬不也是一種方式嗎。”在周韻眼里,生態葬與傳統墓葬較大的區別就在于,生態葬能讓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周韻介紹,廣州節地生態葬比例是緩步上升的,在她看來,生態葬的推廣也得益于互聯網的普及,“現在網絡發達,大家接觸信息的方式多了,觀念也就慢慢轉變。”她介紹,近些年在做政策宣傳時,明顯感覺到阻力變小了。
吉林大學社會學系博士包立峰認為,中國已步入老齡化社會,如果依然采用傳統的殯葬方式,將會使我們周圍的青山綠水越來越少。從這個意義上說,推廣樹葬等生態葬方式也是造福子孫后代的事情。社會意義,生態殯葬是經濟社會發展和人們生態意識增強的必然結果,我們要用科學的世界觀去理性的分析和檢討生態葬對環境、經濟、社會、人口等現實狀況的影響,使其在殯葬革新的進程中更加符合社會發展進步的需要,實現人們追求環境生態化的良好愿望。只要我們堅持不懈的努力,我想生態葬必將在廣大人民的大力支持和積極參與下取得豐碩的成果,遺體生態葬、骨灰生態葬必將成為我國殯葬革新發展的主旋律。 生態葬特點:綠色、環保、節地、人文。
節地生態安葬,指的是以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為價值導向,鼓勵和引導人們采用環保綠色安葬方式,比如采用樹葬、海葬、花壇葬、深埋、格位存放等不占或少占土地、少耗資源、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的方式安葬骨灰或遺體。其實,“節地生態安葬”這個詞早在2016年民政部等9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推行節地生態安葬的指導意見》就有明確闡述,是我國初次明確節地生態安葬的主要內涵。目前,全國絕大多數省份出臺了推行節地生態安葬的具體實施意見,鼓勵以不占地或少占地的方式處置遺體或骨灰,鼓勵為遺體部位捐獻者、保留骨灰者等群體,統一建設祭掃思念場所或網絡平臺,對選擇樹葬、花葬、骨灰深埋等葬式明確獎補辦法。生態節地葬可通過創意設計,開發出具個性化的紀念方式,滿足不同需求。奉賢森林葬生態節地葬參考價
生態葬優勢:節省土地資源,降低殯葬成本。上海低碳生態節地葬陵園
從儀式上來說,隨著生態葬的發展,出現了花葬、樹葬、江葬、草坪葬等多種形式,紀念的儀式感也越來越強。人們選擇生態葬,更重要的因素是“禮”,“禮數”到了,人心皆安。錢塘江邊的江葬紀念碑、花葬墓園中的姓名卡牌等,生者前往紀念的形式感并不缺,“禮數”周全。從精神上來說,同樣是長眠于地下,但逝者的生命以一株花、一棵樹、一片草坪這種形式得到輪回和升華,是逝者以一種更崇高的形式澤被后人,更值得被尊重和銘記,這樣既能讓生者更有追思的儀式感和目標地,還能參與公祭,這難道不隆重、不體面嗎?這難道不是厚葬嗎?上海低碳生態節地葬陵園